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


與異族通婚失去正統的瑪拿西支派

民國94年10月12日(週三)
十二支派的興衰\經文─創世記41:51列王記下17:24-41
〔真理提醒〕
  瑪拿西和以法蓮被祖父雅各過繼為嗣子(創48:5),成為他的繼承人。在聖經論到十二支派的經文中,常以這兩個支派代表約瑟支派。瑪拿西雖是長子,但 在雅各的祝福中,卻立在弟弟以法蓮之後。雖然約瑟為此曾向雅各抗議,但以色列說:「我知道,我兒,我知道!」(創48:19)這是上帝所定的。不過瑪拿亞 仍然承受了極大的祝福,他的後裔也成為一個大族。並且和以法蓮共同承受長子的祝福,代替流便長子的名份(創48:5)。約瑟藉著他兩個兒子,以法蓮和瑪拿 西,得了長子名分,承受了雙分土地。這樣,約瑟成了兩個支派,就是以法蓮支派和瑪拿西支派。不僅如此,瑪拿西支派還得了雙分土地:半個支派得了約但河東的 地,另外半個支派得了約但河西的地。
  因此,瑪拿西是十二支派中最大的一支,它也是唯一佔有兩片領土的支派;每半個支派各佔一片。然而,由於支派的兩半被約但河分隔,所以兩地獨立發展。他 們所佔領的土地主要是一個高原,中央是山地。那裏冬天有充沛的雨水,夏天有豐足的露水。橄欖樹、葡萄和小麥生長得非常茂盛,山羊和綿羊在向東的山坡找到足 夠的草原,這山坡再向東伸展就漸漸與沙漠區連貫一起。
  約但河西的半個支派,無論在舊約或新約時代,都比起約旦河東的半個支派佔比較重要的位置;它是北國以色列(主前931-722)的主要成員,也是撒瑪利亞人的祖先之一。從聖經對瑪拿西支派的記載,我們看到他有以下的重大發展。
  一 靠著上帝忘記困苦:瑪拿西是約瑟的長子,約瑟當初取次子之名為瑪拿西的意思,是因為他說:「上帝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原來,瑪拿 西名字的意思就是「忘記」。約瑟想要藉著瑪拿西這個名字,能夠忘記以前的痛苦回憶,這是非常困難,也是非常難得的功課。難得約瑟有一個積極的心,想要忘記 以前的傷害,因為要忘記別人的好處比較容易,要忘記自己的壞處更是容易,但要忘記別人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傷害和痛苦,簡直比登天還難。在此我們看見瑪拿西的 出生,對約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提醒,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而瑪拿西也應該知道,自己的名字正是使父親得力的暗示,每當約瑟呼叫他的名字時, 也是提醒他要學會父親約瑟所努力的,忘記一切的困苦,以積極的眼光和心思,倚靠上帝,迎向未來。
  二 跨河為兄弟爭戰以合為貴: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軍隊預備攻取迦南的時候,迦得、流便瑪拿西河東半支派答應約書亞的要求,幫助其他支派征服迦南地之 後,才返回河東領地居住。果然,在約書亞一進入迦南的時候,瑪拿西東邊半支派便依約派了瑪吉宗族出兵,在約書亞的帶領下,渡過約但河,幫助其他支派征服迦 南(民32:1-32;書1:12-18)。瑪吉宗族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他們也盡了力量參與戰爭,足證明他們看重支派同盟彼此的立約。等到其餘各支派都分 地妥當後(18、19節),東面半支派的軍隊就返回家園(民22:1-9)。瑪拿西河東半支派信守承諾的信實,令人欽佩,也為他們贏得其他支派的情誼。此 後,瑪拿西東面半支派安頓在基列;那是他們在摩西的領導下,從亞摩利王噩手中奪來的(民21:32-35,32:39-42;申3:1-10、 13-15),而西面半個支派得到分地,安頓在中部的山區(書16:1-4、9,17:1-18)。
  值得一提的是,當兩個半支派在返回約旦河東基列家的途中,他們在約但河邊協助築了一座壇,以表示世代不忘兄弟之同盟。此一後來雖差點引發一場內戰,但是事經過解釋之後,前嫌盡釋,更憑添了支派之間美好的情誼(民22:10-34)。
  三 與異族通婚因而失去正統地位:瑪拿西支派的子孫後來在經過幾世紀的傳襲,直到主前九和八世紀,瑪拿西河東半支派曾有一段短時間被敘利亞和亞述控 制。在主前722年北國以色列將被亞述毀滅的前十年左右,由於約旦河東兩個半支派「得罪了他們列祖的神,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因此上帝便激動亞述王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入侵,並征服約旦河東的兩個半支派領地,放逐其中的居民,把他們分散在亞述帝國境內(代上5:26;參王下15:29)。東瑪拿西半支派 被擄之後,餘下的西瑪拿西半支派便留在本區,後來與外族人通婚,開始敬拜外邦諸神,並成為撒瑪利亞人的祖先(王下17:24-41)。瑪拿西支派一半被 擄,一半與異族通婚,最後在猶大被擄歸回之後,竟然失去了正統的地位,連想要與歸回的猶太人建殿都被以「非純種的以色列人」為由拒絕,真是情何以堪。
〔生活應用〕
一 這瑪拿西東面半支派與迦得、流便支派在約旦河東曾經應許和其他支派一起作戰,等到完成征服之後,才回到河東領地去安居。這一點讓我們思想到,在教會中 弟兄姊妹是一體的,面對教會的挑戰時,應當把各人的利益和享受先放置一邊,先共同來面對挑戰,協力克服問題。我們絕不可以置身於事外,像該隱回答上帝說: 「我豈是看守我弟兄的。」
二 西邊的瑪拿西半支派因為與異族通婚,違被摩西的吩咐,因此最後失去正統支派的地位。這提醒我們,凡與世界「聯姻」(別迦摩一詞的意思)的,必要從上帝 的國裡刪除他的份。基督徒應當牢牢守著美好的屬靈地位與身份,不叫撒旦將你我的神兒子的名份奪去,好像以掃為一點紅豆湯而出賣長子的名份一般。
〔今日禱告〕我要牢牢艏神兒子的地位,不叫撒旦將我的名份藉著各樣的誘惑而奪去。

---------------------------     

 河東支派 


1-10 流便支派-6被擄時流便首領是備拉;10掃羅年間得勝夏甲人
11-17 迦得支派-17耶羅波安年間的族長
→18-22 河東兩個半支派的得勝-呼求神得神幫助得勝外敵
23-24 瑪拿西半支派
→25-26 河東支派的失敗-拜偶像被亞述所擄

結構亮光:本章記載約旦河東的兩個半支派: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關於流便,特別提醒我們為什麼流便明明是猶大的長子卻失去長子的祝福,原因在於淫亂,汙穢了父親的床,就是與父親的妾發生不倫,色情真是可以使人傾家蕩產,使人陷入極大的愚拙,求主救今日的聖徒!
18-22 是兩個半支派的得勝,而相對25-26是兩個半支派的失敗!同樣面對外敵,但是當過去倚靠神呼求神時就得到及時的幫助,而今日拜偶像、抵擋神的結果就是被 擄!我們每天在面對選擇,要敬畏跟隨神,還是要抵擋神,用自己的聰明知識來行事,每天的選擇都極重要,求主使我們不斷有尋求神的魄力!

鑰節:20他們得了神的幫助,夏甲人和跟隨夏甲的人都交在他們手中;因為他們在陣上呼求神,倚賴神,神就應允他們。
雖然這兩個半支派是最先被擄,後來也是拜偶像被神大大責備的宗派,但是經文強調他們對神的倚靠,在戰爭中大力呼求神、倚靠神,就得到神的應允與幫 助,這裡有兩個大的目的:一方面強調這是「大以色列」」的概念;二方面這對被擄後的子民是很大的鼓勵,即便我們軟弱,受刑,但是當我們起來呼求神時,神的 憐憫仍然是我們的倚靠!永遠不要忘記神的憐憫,我們會失敗,但是上帝永不失敗!
----------------------------------------------

 約書亞記22章-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築「證壇」,證明耶和華是神

  約書亞打發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約但河東邊

  這兩個半支派的人,照著應許摩西的話語,帶著兵器過約但河,和全以色列百姓一同爭戰。他們的任務完成了,因此,約書亞打發他們回約但河東去承受自己的地業。

  只要切切謹慎遵行律法、愛耶和華、專靠祂、盡心盡性事奉祂

  這是在美地上存活的祕訣。我們必須以神作我們的一切,這樣,我們不僅能承受產業,更能維持產業。

  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在約但河那裡築了一座壇,後來叫「證壇」

  由於他們與全以色列人分離,有了天然的「屏障」,為了避免後來的子孫與其他以色列子孫有了間隙,他們才築這座壇。這座壇的功用,不是為了獻祭,而是為了作一個證明,證明耶和華神是全以色列的神,當然也是這兩個半支派的神。

  其他九個半支派的人,接受他們的解釋,就取消了攻打他們計畫。

  歷史歷代以來,許多與神的子民「分離」的「支派」,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偏離正道,也使用許多「證壇」,表明自己乃是最正統的子民。例如:有些「極端」的 教會,常常宣告自己的信仰是最正統的,一方面盼望得到其他神子民的接納,另一方面也是要保守他們的「子孫」,不偏離正統的信仰。

  事實上,這兩個半支派的人,若選擇迦南美地作他們的地業,與神其他的百姓在一起,就不需要特別成立一個證壇。然而,他們選擇了自己以為好的地界,就必須另設證壇。這是人的軟弱。

  神是寬大的,祂容許這樣的軟弱,畢竟,他們成立證壇的心意,仍是出於敬畏耶和華。由此,我們認識了人的軟弱與神的寬大,同時也學習:自己該揀選上好,但對別人的揀選,則該放寬心胸,而不該強迫他人。

在地上的擴張



  他們得了神的幫助...因為在陣上呼求神(代上五﹕20)


以色列的兩個半支派,流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看中了約但河東土地遼闊,宜於畜牧,就決定留在那裡定居。這是一個現實的選擇,也許是一個勇敢的選擇。因為約但河東的地方,與其餘的族人隔開,又在前線,除了西邊是約但河,三面受敵人的威脅,必須預備爭戰求存。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與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爭戰。他們得了神的幫助,夏甲人和跟隨夏甲的人,都交在他們手中,因為他們在陣上呼求神,倚賴神,神就應允他們。(代上五:18-20)


約但河東的人,不僅在他們的土地上生存下來,而且還繁衍增長,打了勝仗。他們能夠戰勝,有幾個重要因素:
同心合意
兩 個半支派的以色列人,面對的敵人甚多,必須同心一致對外。如果分開,必然被各個擊破。這也是教會應有的認識。神的兒女應當“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同有 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一:5,27)。這是教會得勝的基本要訣。主耶穌教導門徒這重要得真理:“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 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你們成全。”(太一八:19)
信心靠神
以色列兩個半支派的軍隊,共有四萬四千七百六 十名,誠然是實力可觀;但他們擄掠的夏甲人就有十萬,還有別的外邦人聯軍,數目更大。神的軍隊不是以算術為戰術,因為有神的同在:把神加在裡面,輕重就大 有不同。他們怎會求神呢?先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夠,就“在陣上呼求神,倚賴神”。人必須認識自己軟弱,才會真實的求神靠神;這就是保羅所說:“我甚麼時候軟 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一二:10)。
是神旨意
戰爭是出於神(代上五:22),不是自己任意侵略,神才負他的責任。所 以在開始以前,要先明白神的旨意。不過,一戰得利,並不是全勝;人生有許多屬靈的戰爭,不能放鬆。戰爭過去了,他們卻學習外邦人的風俗,“隨從那地之民的 神行邪淫”(代上五:25),在安逸中失敗,得罪神,終於被擄。
-----------------------------------
第八課:河東歸神【書22章】應許實現《城平約書亞記主日學》

I. 備戰 :第一課:發施號令〔 1-2 章〕 第二課:行軍準備 〔 3-5 章〕

II. 爭戰 :第三課:中部戰爭〔 6-8 章〕 第四課:南部戰爭 〔 9-10 章〕 第五課:北部戰爭〔11-12 章〕
III. 分地 :第六課:迦勒特賞〔13-14 章〕 第七課:其他分地 〔15-21 章〕

IV. 安息 :第八課:河東歸神〔22 章〕 第九課:河西歸神 〔23-24 章〕

I.河東支派的離去(22:1-9)

    約書亞召集 流 便 、 迦 得 、及 瑪 拿 西 半支派,然後打發他們回去〔22:1〕:這事發生的確實時間無法肯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就是這事發生在約書亞把迦南地完全分給了各支派 之 後 。參書22:4「使你們弟兄得享平安」;書22:9「...從迦南地的示羅起行...回往他得為業的基列地」;書22:3也只有在完全分地之後,約書亞才能有好的理據來說「你們這許多日子,總沒有撇棄你們的弟兄,直到今日」。
    當約書亞稱讚河東的兩個半支派說:「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遵守了」〔22:2-3〕:約書亞所指的並非摩西所吩咐的 全 部 律法,乃是指摩西和約書亞給河東兩個半支派的特別 命 令 ,過河與他們的弟兄一起爭戰。
    約書亞打發河東的兩個半支派光榮地回去與家人  團 聚 〔22:4〕:並且容許他們永久地居住在神賜他們為業的土地上。
    約書亞提醒河東的兩個半支派要忠於 神 的律法(就是摩西所頒佈的律法)〔22:5〕:因為沒有比這個更重要、更能影響他們整體 命 運 的。約書亞對他們的提醒的最後一句,雖然簡短,但卻充份表達了整個律法的屬靈精義: 盡 心 盡 性 愛耶和華你們的神(書22:5 NIV _to love the Lord your God, to walk in all His ways, to obey His commands, to hold fast to Him and to serve Him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all your soul.)。
    約書亞在打發他們回去時,同時為他們 祝 福 〔22:6〕。
    他們必須要與他們的 眾 弟 兄 同分戰利品〔22:7-8〕 :當河東的兩個半支派準備起行回去時,約書亞提醒他們,他們在約但河西所得的 戰 利 品 ,是屬於他們的支派的,而非只是他們的,故此,他們必須要與他們的 眾 弟 兄 同分。

    在以色列人戰勝了 米 甸 人之後,耶和華對以色列人關乎處理 戰 利 品 的指示成了一條永遠有效的法則(民31:25-27)。河東的兩個半支派在忠於他們的承諾、與他們的弟兄聯手與迦南人 作 戰 的事上,得著豐厚的報酬,但這一切都是從 神 的手中而得的,故此,他們不可以自私地全留給己用,而是要拿出來與同支派的弟兄分享,因為他們的同支派弟兄留在河東地作 看 守 他們家園的工作。

G. 他們回去承受他們的地業〔22:9〕:再一次確定了神的應許和摩西的話沒有 落 空 (21:45)。

應用:

    順服神所指派的僕人是個人和整體蒙福的秘訣。順服的對像是摩西或是約書亞並不最重要,要緊的是他們的身份為神所差派的帶領者。
    無論身處何方何境況,我們也要切記「愛耶和華我們的神」,從而有能力去謹守祂的話和盡心盡性事奉祂。
    因一切皆從神而來,故不應獨享,要與別人分享。要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財物、知識等凡從神而來的東西,與人分享。

 

II. 築壇見證(22:10-34)

    背境:這件事件見證著當時存在於整個以色列民族中間的精神,他們全都期望保持 專 一 敬拜神和認真地 遵 守 神誡命的做法。凡有違背神律法的事,他們都不會 縱 容 ,若有必要,他們會以 武 力 鎮壓,只因為他們還未 忘 記 在曠野的經歷。他們熱心地捍衛神的榮耀,即使犯錯的是他們的 弟 兄 ,他們也絕不 輕 饒 。
    築壇事件的風波(22:10-14):

    當那二支派半從示羅來到約但河 西 岸的附近時,他們在那裡築起了一座很高大的 壇 。
    當河西的以色列人聽說那二支派半在他們的地方築了一座壇時,他們(應該不只有各支派的領袖,也應有各支派的戰士)很快就在示羅 聚 集 起來,因為他們認為那二支派半的做法,是一種 不 忠 的行動,是一種破壞信心的行動,應以 武 力 來懲罰,若有需要,甚至把他們從地上除滅。
    以色列人這想法,並非甚麼稀奇的事,因為耶和華曾清楚地吩咐,只可有 一 個獻祭的地方〔利17:8-9;申12:4-8,11,13,26-27〕,就是祂所選擇、立為祂名的居所,這吩咐 禁 止 任何人自己築壇來獻祭,凡違犯這吩咐的,要從民中 剪 除 (利17:8-9)。
    在進行懲罰那些「有罪」的人之前,以色列人決定先調查清楚這件事,並召那兩支半派來進行對質〔申13:12-14〕。他們委派 十 個首領(每支派一個,他們均是軍中的 統 領 )和以利亞撒的兒子 非 尼 哈 前去作這調查的工作。這非尼哈曾在以色列人拜 巴 力 毘 珥 的事件中,因以神的忌邪為心,為以色列人贖罪,而使神的怒氣止息(民25:1-13)。

應用:當見到肢體有違反神話語的行為時,我們有責任彼此守望,但:

    動機必須純正吲螫瑹O持 專 一 敬拜神和認真地 遵 守 神誡命的做法,熱心地捍衛神的榮耀。
    做法也必須正萘銙怞X適的人作勸導,並先有溝通以了解事情的真相。

 

C. 非尼哈的指責(22:15-20)
1. 非尼哈的指控〔22:15-16〕:當以色列人的代表團見到那兩支派半的人時,這代表團的發言人 非 尼 哈 ,立刻就對那兩支派半進行 指 控 ,而沒有第一時間先查詢事件的真相。

    非尼哈這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兩支派半所作的事,實在令人懷疑他們進行 隨 意 的敬拜,而他們也沒有小心地避免使別人 誤 會 他們輕視神的誡命。
    若他們在 事 前 說清楚,他們要豎立一座壇來作為一個記號和 見 證 ,誤會就不會產生。他們也沒有在事前先徵詢 約 書 亞 或以利亞撒的意見,而自作主張地作了這事,所以,他們受到嚴斥是很合理的。

2. 非尼哈指出他們悖逆神引致的嚴重後果〔22:17-18,20〕:他們既沒有估計到他們所作的事會引起的誤會,他們也沒有想到後果之嚴重,非尼哈正指出了他們所作的事可能引致的嚴重後果:若有一些人悖逆或轉去不跟從 耶 和 華 ,後果會牽連到 全 以色列人。非尼哈引述了以色列人拜巴力 毘 珥 的事件〔神以瘟疫來懲罰以色列人,他們死了24,000人〕和 亞 干 的事件來說明後果之嚴重,並非只由一人來承擔。

3. 非尼哈容許那兩支派半的 動 機 並不如他們想像中那麼壞〔22:19〕--要悖逆或轉去不跟從耶和華,也許他們只是認為他們所得之地並不如迦南地般潔淨,因沒有神的 祭 壇 的潔淨。所以他們要築一座壇,靠近他們,使他們可以與聖地有聯繫。

    非尼哈估計那兩支派半以這壇為一輔助的壇,來使他們河東的地得 潔 淨 。
    非尼哈雖猜對了一點點,但他仍然誤會了那兩支派半的真正動機,以為他們會在這壇上 獻 祭 。
    若這是他們建這壇的原因,這壇絕不能解決他們河東之地不潔的問題,故此,非尼哈建議他們 搬 過 來 約但河西,與他們 同 住 。河西的以色列人會很樂意讓他們搬過來的。這總比 背 叛 神 好,因為背叛神會使他們十二個支派的宗教與政治分裂,而且會為整個民族帶來神的 審 判 。

應用:

    為避免使別人誤會。我們也有責任在事前說清楚或,在事前先徵詢別人的意見,切勿自作主張地作了叫人不安和擔心的事。
    若有一些人悖逆或轉去不跟從神,後果會牽連到整體的。後果之嚴重,並非只由一人來承擔。所以我們必須彼此守望,切勿只顧獨善其身。
    動機是最難猜的東西,命中率不高,最好不要按自己的猜測去定別人的罪,否則可能會冤枉無辜。

 

    河東以色列人的答辯(22:21-29)

    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築壇動機並非如河西的以色列人所想的〔22:21-22〕:所以他們對 非 尼 哈 的指責提出強烈的異議。由於事態 嚴 重 ,他們兩度提到 耶 和 華 可作為他們的見證人,見證他們所說的是事情的真相,而並非如河西的以色列人所想像的。
    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解釋他們 築 壇 的原因〔22:24-25〕:是他們恐怕將來河西的以色列人,會對河東的以色列人說:「你們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有何關涉呢?因耶和華把約但河定為我們和你們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們與耶和華無分了。」以致河東的以色列人不再 敬 畏 耶和華了。

3. 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 憂 慮 ,並非沒有可能發生,因為:

    約但河的確可作為迦南地的一條自然 疆 界 ,而神也曾明顯說過以約但河為迦南地的 東 界 (民34:10-12)。
    神所應許的迦南地曾被理解為在地中海和約但河之間的土地,只因流便人和迦得人作出一個特殊 要 求 ,要在河東定居,神才把河東地也賜給他們,而他們自己也以河西之地為迦南地(民32:32)。

    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擔憂他們的子孫有一日會被河西的以色列人否認與神有份(22:25):以致使他們的子孫與神隔絕,而最可怕的事,就是他們的後代會不再 敬 畏 耶和華。

5. 於是,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思量可如何避免這情況發生〔22:26-30〕:他們可如何證明他們實際上是河西的以色列人中的 一 份 子 。他們就想到可以在河西 築 一 座 壇 ,來證明他們曾與河西的人一同 征 服 迦南的土地;這壇也可以證明他們是 雅 各 的後裔,與以色列的 神 有分。

    以致全以色列人會被提醒,他們在中央聖所所獻上的祭,不單代表河 西 的以色列人,也代表著河 東 的以色列人,而河東的以色列人也有權利可以在宗教節日來到中央聖所親近神和獻上他們的祭物。
    這壇很高大,使人很容易 看 見 ,它並非為 獻 祭 而設,而是作為一個記號,作為約但河兩岸宗教合一的 見 證 。
    故此,若有一日,河東的以色列人或他們的子孫被指為與神無份,他們就可指著這座按照 示 羅 祭壇的樣式所建造的壇來作為證明。

應用:

‧在處理衝突時,要客觀,要給與對方有解釋的機會。

‧即使是一件好事,也會有遭人誤會的可能,故此,做好事也要謹慎地去做。

 

E. 誤會消除(22:30-34)
1. 河西的以色列人大興問罪之師與河東的以色列人築壇的事〔22:30〕:

他們的 動 機 都沒有錯,當中只是一場 誤 會 

    當他們經過一番對質之後,事情的真相就顯露出來,以致他們之間的誤會消除了

    他們二者所關注的,都是神的 事 情 和以色列人的共同 利 益/ 命 運。
    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解釋,令非尼哈和其餘十個領袖很 滿 意 ,也除去了他們心中的 憂 慮 。

2. 既然沒有向神犯罪,非尼哈就歡欣地宣告耶和華與以色列人 同 在 〔22:31〕:若然向神犯了罪,後果就很不相同了。

3.  這代表團回到示羅〔22:32-33〕:,把流便人、迦得人所作出的解釋告訴了等在那裡的以色列人,他們都很滿意這解釋,並且以這事為 美 ,就 稱 頌 神。他們就不再提 攻 打 流便人、迦得人的事了。

4. 流便人和迦得人給壇起名叫 證 壇 ,意思說,這壇在我們中間 證 明 耶和華是神〔22:34〕。

    當兩岸的以色列人都明白了這壇存在的意義,這壇就不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了,相反地,它能 加 強 約但河兩岸的以色列人的手足情和團結。

應用:

‧若大家所關注的,都是神的事情和肢體間的共同利益,彼此間的誤必能化解,大家既往不究,神便得著榮耀。

 

討論問題:

1. 你有否誤會人或被人誤會的經歷?請分享你的感受及你的處理方法。

2. 若遇到以下的情況,我們可如何謹慎地發揮「互作守望」的功用呢?

    某某團友正介紹大家買翻版軟件
    在街上碰到某某團友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
    近日某某團友常在崇拜聚會中睡著了,又或遲到早退

組長指引 :

問題討論:

    你有否誤會人或被人誤會的經歷?請分享你的感受及你的處理方法。
    若遇到以下的情況,我們可如何謹慎地發揮「互作守望」的功用呢?

    某某團友正介紹大家買翻版軟件
    在街上碰到某某團友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
    近日某某團友常在崇拜聚會中睡著了,又或遲到早退

答 :

    很難過,很想申辯,但有理說不清,因對方不肯聽。

    若我們已盡了本份去和解,對方不了解也只有忍耐等候,相信其中也有神要我學的功課,相信祂的話:「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不要為自己伸」。(羅12:18)
     

    先不要將所見的傳開或者與別的肢體討論,因這往往會變成“講人是非”一般,只會將事情弄壞。
    不要有「等別人去理」的心態,要明白若有一人轉去不跟從神,後果會牽連到整體的心志和士氣的。後果之嚴重,並非只由一人來承擔。所以我們必須彼此守望,切勿只顧獨善其身。
    學習先為他禱告,求神賜你愛心和智慧去幫助他。並要檢是自己的它機是否正確,是“八掛”“自以為義”或是“期望大家保持專一敬拜神和認真地遵守神誡命的做法,熱心地捍衛神的榮耀”。
    找合適的人去關心他,最好是成熟和相熟的肢體,如導師,組長等。
    要了解事情真相才可作任何判斷,切勿在心中先定他的罪或者猜測他的動機。因動機是最難猜的東西,命中率不高,很可能會冤枉無辜。
    作關心他的肢體要客觀,要給與對方有解釋的機會。若對方感受到是出於關心,也更樂於與你分享。
    若對方有錯,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林後2:8〕,接納他,支持他,給他時間和肛間去改變。
    若對方不聽你的勸告,便找長者 (如導師,傳導人,執事等 )和他傾談了 (太18:15-20)。

若只是一場誤會,大家也不必介意,因大家也只為神和整體的利益著想,所以切勿把怨忿藏於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