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2009/2010年 名人生平

2009年 名人生平

陳文統 (1924,3,22-2009,1,22),筆名梁羽生,廣西蒙山人。家為書香門第,廣西桂林中學(高中)畢業後,因日軍侵擾返鄉,適逢數位粵籍學者避 難蒙山,遂依禮拜太平天國史家簡又文為師,饒宗頤也在他家住過。復隨師赴穗,考入嶺南大學國際經濟系,1949年定居香港,經校長介紹,於《大公報》任副 刊助理編輯,迅即提正,次年底,調入附屬的《新晚報》工作。1954年因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掌門人對擂比武,乘勢撰寫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此後 筆耕不輟,至1983年《武當一劍》止,共連載武俠小說33部(今傳者34部),多部被改編成電視或電影,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及《雲海玉 弓緣》三書是代表作。1987年移居澳大利亞,數年後歸信基督。2006年12月回香港參加天地圖書出版公司30週年活動時突然中風,及後一直在陳秉達療 養院中療養。在雪梨去世,享年85歲。
黃越欽 (1941-2009,1,22),生於台南縣後壁鄉,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 (1961-1965),1967年考取公費留學維也納大學,1970年獲法學博士學位,返臺至母系任教,專攻民法、勞工法。1983年起擔任中國時報主 筆十年,撰寫重要社論超過200篇,在黨外時期,肩負黨外人士與執政黨的溝通工作。1990年政治大學設立勞工研究所,擔任第一任所長。1993年任監察 委員,1999-2003年任第六屆大法官。曾舉辦兩次油畫個展,及擔任臺北市人體畫學會理事長。因直腸癌復發與轉移,病逝臺大醫院,享年68歲。
孫如陵 (1917-2009,1,27),筆名仲父、九一,貴州松桃人。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畢業後,在《中央日報》任記者。1948年當選國大代表。1949年 應允李彌將軍擔任政治部主任之職後,來臺遊玩,遇到從前老師、新聞系主任馬星野籌備發行《中央日報》臺北版,希望他留下幫忙辦報,他決定留下後,大陸隨即 淪陷,從此與妻、子隔絕。任《中央日報》副刊主編二十餘年,因精挑嚴審,鐵面無私,稿酬優渥,將《中央日報》副刊辦得有聲有色,朱西甯、司馬中原、張曉 風、隱地等知名作家都從《中副》出頭。曾刊載留學生狄仁華的〈人情味與公德心〉一文,批評臺灣社會雖有濃厚的人情味卻抹煞了公德心的現象,引發了臺大學生 主導的「自覺運動」。在臺灣退出國際政治舞台之際,《中副》刊登了孤影的〈一個小市民的心聲〉,引發保守與進步的熱烈爭論,締造了單行本三十萬的空前銷售 紀錄。後來越南淪陷、難民外逃,又登出基隆女中教員朱桂的〈南海血書〉,談國破家亡的悲哀。大年初二中午十二時午睡中辭世,享年95歲。
John Hoyer Updike (1932,3,18-2009,1,27),美國作家,出版書籍五十餘部,獲普立茲獎兩次,因肺癌逝於麻州,享年76歲。
林呂有 (1918,8,20-2009,1,28),藝名愛心、林愛、阿匹婆。生於桃園大溪,18歲加入「新劇團」,表演臺語舞臺劇。光復初期轉至「黑貓歌舞 團」擔任要角,隨後進入臺語電影圈。與臺灣第一位武術指導林太郎(林一清)結婚,成為當時演藝圈佳話。1962年臺灣電視公司開播,成為臺視基本演員。 2004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2009年初診出肺癌末期,於桃園市家中睡夢中去世,享年92歲。
計天才 (?-?),十餘歲前往上海,向在上海殯儀館從事防腐工作的德國人學習防腐技術,1946年到臺灣,在臺北市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極樂殯儀館」服務。 臺北市立殯儀館(第一殯儀館之前身)成立後,任防腐工作主管,台灣目前從事大體防腐作業者,幾乎均是其徒子徒孫。蔣中正大體的防腐由其處理。晚年罹患老年 癡呆症。2009年2月7日在他生前貢獻所長多年的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舉辦告別式,生卒日未詳。
包德明 (1907-2009,2,1),生於四川南溪,北平師範大學社會系畢業,獲美國威斯里揚學院哲學(人文學)博士。1957年創辦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後改制學院、大學),擔任校長42年,1991年退休。病逝臺北榮總,享年103歲。
徐亨 (1912,12,6-2009,2,3),年輕時專長排球、足球、游泳、田徑、水球,1934年參加第十屆遠東運動會獲足球金牌與排球銀牌,運動生涯長 達27年。1949年後,曾在香港經營旅館,成為香港富都大飯店董事長。1970年當選國際奧會委員,1973-1975年擔任中華奧會主 席,1988-2000年出任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並曾任立法委員、台灣日報社董事長。因腎衰竭病逝臺北榮總,享年98歲。
蔡章獻 (1923-2009,2,3),從小接受日本教育,在日本唸高中,為京都大學天文學教授山本一清收為弟子,但未讀大學,二次世界大戰末受日軍徵召至大 陸,戰後在上海、無錫等地經商。1947年臺灣省氣象所聘為技佐,開始獻身臺灣天文界44年。1959年參與圓山天文臺的設計與建造,1969年陞任圓山 天文臺臺長,1991年卸職退休,任內積極推廣天文教育,天文館一年參觀人數達數十萬人。退休後仍從事著作、演說,晚年住進養老院。1978年美國哈佛大 學天文學者邵正元為感謝蔡章獻對他的啟蒙,將他發現的2240號小行星命名為「蔡氏小行星」。因心臟衰竭病逝馬偕醫院,享年87歲。
釋聖嚴 (1930-2009,2,3),俗名張志德,江蘇南通人。1943年14歲於江蘇南通狼山廣教寺出家,法名常進。1949年時局緊急,從軍入伍,由上海 來臺。在軍中服役期間,認識靈源老和尚(臨濟宗傳人),受法名知剛、法號惟柔,得到禪法的入手處。1960年結束十年軍旅生涯,於東初老人(曹洞宗傳人) 座下再度出家,法號聖嚴。1961年於高雄美濃朝元寺禁足、閉關六年,解行並進,深入經藏,完成《比較宗教學》、《戒律學綱要》、《正信的佛教》等九本著 作。1969年留學日本立正大學,6年後取得博士學位,赴美國弘法,先後擔任美國佛教會董事、副會長,紐約大覺寺住持及駐臺譯經院院長。1978年東初老 人圓寂,奉命自紐約返臺繼承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隔年應聘為中國文化學院佛學研究所所長及哲學研究所教授,並在東吳大學及輔仁大學任教,至此展開了推 動佛教高等教育的理想。1985年於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1989年創設法鼓山,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 1992年提出「心靈環保」,1994年提出「四環運動」,1999年提出「心五四運動」,2007年再提出「心六倫」。2005年臺北縣金山鄉法鼓山第 一期建設工程完成。2001年成立僧伽大學,做為四年制宗教師養成學府,2007年中華佛學研究所轉型為法鼓佛教學院,而法鼓大學亦在籌備中。因肝癌逝於 金山法鼓山,享年80歲。
Harvey Feldman,中文姓名:費浩偉 (1931-2009,2,24),美國職業外交官。美國和中華民國於1979年1月1日斷交前,任美國國務院的中華民國科長。後曾任美國駐巴布亞紐幾內 亞(Papua New Guinea)大使、索羅門群島大使(Solomon Islands),及獲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寇克派屈克(Jeanne Kirkpatrick)邀請,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副代表,領大使銜。高雄市長陳菊說她與費浩偉有超過三十年的交情,這是因陳菊於1979年12月高雄事件 中被捕入獄,美國政府用軍售換得陳菊等人性命。因為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不治,在華盛頓醫院中心(Washington Hospital Center)去世,享年78歲。
曹又方 (1942-2009,3,25),作家。生於上海,1949年來臺。著有小說、散文、雜文、兩性、心靈、女性成長各類書籍六十餘種。長期從事新時代運動 及婦女運動,大力倡導心靈革命及環保運動。曾任「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因急性心肌梗塞逝於臺大醫院,享年67歲。
丁原進 (1939-2009,4,29),祖籍山東省日照縣,中央警官學校正科28期畢業,歷任新竹縣警察局分局長、宜蘭縣警察局督察長、苗栗縣警察局長、警政 署主任秘書、副署長等。1996年任臺北市警察局長,1997年陞任警政署長,2000年8月因八掌溪事件請辭並退休。2002年因警政署長任內承購世界 山莊豪宅案,遭監察院彈劾,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認定丁原進購屋資金可疑,議決降級改敘。在青島自宅心臟病突發,於山東青島醫院附屬醫院東部院區病逝, 享年70歲。
高信疆 (1944-2009,5,5),河南武安人,生於西安。1973年28歲擔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許多擘畫將文學的版面變成文化的版面,人稱「高信疆 現象」。後任時報出版社總編、時報周刊總編輯、人間雜誌總編輯,香港明報企業集團編務總裁。離開媒體工作後,定居北京,因罹胃癌在臺治療,於臺北和信醫院 過世,享年65歲。
劉玉璞 (1963,5,3-2009,5,?),後埔國小、古亭女中、世界新專廣電系畢業。18歲以一支口香糖廣告受到囑目,被邵氏公司發掘到香港,和爾冬陞、 白彪等人拍了一些武打電影。21歲在臺視連續劇「倚天屠龍記」中飾演趙敏一角,與劉德凱演對手戲,而紅極一時。26歲息影嫁給牧師張建中,育有二女。 2003年罹患憂鬱症,曾自殺十餘次。2004年與夫分居,2006年重入演藝圈,在電影「我看見獸」中演出,2007年6月離婚。曾任莊敬高職表演藝術 科教師但於2007年離職,以教油畫和演講為生。著有《媽媽情書》、《打開心飛》。2009年5月14日被發現死於臺北縣中和市景平路租屋內,死亡時間至 少三日,疑為心臟病猝死,享年47歲。
盧武鉉 (1946,8,6-2009,5,23),生於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下村的貧農家庭,1966年釜山商業高校畢業,1975年在考試七次後通過司法考 試,1977年任大田地方法院法官,1978年在釜山開設律師事務所。1981年廿多名南韓學生因持有查禁書刊被捕並遭凌虐近兩個月,盧武鉉為其中一人辯 護,並在探視學生後表示,他的志向與生涯規畫從此幡然改觀。整個八○年代,盧武鉉在釜山市為對抗軍事獨裁政權、攻擊美國機構、遭受酷刑、違反禁令擅自前往 北韓的學運與工運人士辯護,並為社會底層的窮苦大眾提供義務法律諮詢,也長期投入爭取民主自由的政治、社會運動,因而贏得人權律師、民主鬥士的稱譽。 1987年全斗煥政權以涉嫌蠱惑大宇造船廠罷工工人的罪名將其下獄並吊銷律師執照六個月,使其聲名大譟,1988年接受大泳三徵召,在釜山當選國會議員。 1992年批評金泳三與執政黨結盟,雙方決裂。1995年競選釜山市長失利,1998年再度當選國會議員,2000年競選連任失利,出任海洋水產部長官。 2002年12以48.9%得票率當選南韓第十六屆總統,2004年3月12日國會以違反選舉法為特定政黨助選、親信受賄、經濟崩潰三大理由,通過彈劾 案,暫停行使職權,5月14日憲法法院裁定國會彈劾無效,復行職權。2007年10訪問平壤,與金正日舉行兩韓第二屆高峰會議。五年治績乏善可陳,民調江 河日下。2008年2月25日卸任,與夫人權良淑返回家鄉峰下村定居,與農民種樹、清理溝渠。2009年4月7日承認夫人權良淑收受製鞋業者泰光實業會長 朴淵次的十億韓元(相當於一百萬美元),受到檢察官傳訊。在峰下村貓頭鷹崖跳崖自殺,享年62歲。
田致斌 (2009,6,2),藝名儀銘,演員、電視製作人。隨軍來臺,曾以電影《雲深不知處》、《歌聲魅影》拿過兩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另曾獲得金馬獎。在 1974年華視「包青天」連續劇飾演包青天,最膾炙人口,該劇共製播350集。1985年起息影在家,清苦過日。1962年在中廣擔任製作人時,與相差 11歲、師大英語系畢業、報考氣象主播的胡甄玲發生婚外情,離開元配與二女兒,2008年才與胡甄玲結婚。晚年受糖尿病之苦,一腿截肢,與病魔纏鬥二年 多,因糖尿併發症逝於林口長庚醫院,享年78歲。
卞學鐄(Theodore Hsueh-Huang Pian,1919,1,18-2009,6,20),生於上海,航空太空學專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榮休教授。與其妻趙如蘭同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趙如蘭為中國語言學家趙元任之長女。病逝美國麻州,享年90歲。
Farrah Fawcett,中文譯名:法拉‧佛西 (1947,2,2-2009,6,25),美艷明星,1976年因泳裝海報而成名,有不少影視佳作。因肛門癌病逝美國加州 Santa Monica 之 Saint John's Hospital,享年62歲。
Michael Jackson,中文譯名:麥可‧傑克森 (1958,8,29-2009,6,25),因心臟病突發病逝,享年50歲。
韓舞麟 (1947-2009,6,2?),生於江蘇江都,自幼熱愛繪畫,父親亦從事畫職。1962年入復興商工,1967年入台灣藝術專科學校,1970年以學 術成績第一名畢業。成為專業畫家,擅長油畫,風格為超級寫實主義,亦為書籍繪製插圖,1988年為小魯出版社《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繪製插圖獲金爵獎(但 拒領獎牌)。中風後病逝,享年62歲。
文英
任繼愈 (1916,4,15-2009,7,11),山東省平原縣人,哲學家、中國哲學史研究者。享年93歲。
Maria Corazon "Cory" Cojuangco Aquino,中文譯名:柯拉蓉‧艾奎諾 (1933,1,25-2009,8,1),菲律賓第11任總統,
金大中
王玉雲
David Hawkes 中文姓名:霍克思 (1923,7,6-2009,7,31),英國漢學家、翻譯家。1945-1947年在牛津大學學習中文,1948-1951年在國立北京大學做研究 生,1950年在北京結婚,1959-1971年任牛津大學中文系教授,1973-1983年任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研究員(Research Fellow)。1959年翻譯《楚辭》的英譯選集《The Songs of the South: An Anth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by Qu Yuan and Other Poets》,其後《A Little Primer of Tu Fu》是有關杜甫及其詩作的權威研究與譯本,最重要的譯作是《紅樓夢》前八十回的英譯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譯事花了十五年,並為了專心著譯更辭去牛津大學教授職位(後四十回由其女婿閔福德(John Minford)譯出)。
柳存仁 (1917-2009,8,13),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倫敦大學博士,在澳大利亞堪培拉任教多年,專長道教。
Edward Kennedy (1932,2,22-2009,8,25),JFK 之么弟,美國任期第三長的聯邦參議員(1962-2009,共46年),在醫療照護與保險、民權、教育、移民乃至其他領域的立法成就多到不可勝數。於麻州 海安內斯港附近鱈角鎮的家中過世,享年77歲。
熊崑珍 (1923-2009,8,27),筆名艾雯。生於江蘇蘇州,17歲父親病逝,她一肩挑起家庭重擔,因進入圖書館中飽覽群書,18歲寫出小說處女作《意 外》,以筆名「艾雯」走向寫作之路。1949年來臺,195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青春篇》便迅速走紅,其中一篇〈路〉選入國中教材迄今。1955年救國 團舉辦「青年最喜愛的作家及作品」選拔,被選為散文作家第一名。當時與林海音、潘人木齊名。享年87歲。
成奎安 (1955-2009,8,27),香港演員,1978年入香港影視圈,是衆多香港經典影視劇的金牌配角,綽號「大傻」。因鼻咽癌擴散病逝,享年54歲。
何明志 (2009,8,28),扮演毛澤東的演員、古月的接班人,逝於四川成都華西醫院,享年51歲。
鄧漢錦 (2009,9,4),福建省泰寧縣人,國立福建音專畢業。1974年由台灣省教育廳交響樂團(現為國台交)副團長陞任團長,至1991年屆齡退休,因積勞成疾,仰賴洗腎近廿年。積極在基層推展音樂,是他對台灣古典樂發展的重要貢獻之一。享年85歲。
Norman Borlaug (1914-2009,9,12),生於美國愛荷華州農家,1940年取得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進入洛克斐勒基金會,開始推動糧食增產。六○年 代初期在墨西哥培育出耐旱、抗病蟲害且高產量的矮生種小麥,新品種在拉丁美洲大豐收,原本需要進口糧食的墨西哥,在1963年成為小麥輸出國。新品種小麥 與肥料送往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兩國小麥產量激增,糧荒得以紓解。他在第三世界對抗飢荒,拯救超過十億人性命的偉大貢獻,讓他得到「綠色革命之父」美譽, 並於1970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在1986年創辦「世界糧食獎」(World Food Prize),表彰對糧食增產有貢獻的個人。因癌症引發的併發症,在美國德州家中病逝,享年95歲。
莊亨岱 (1926-2009,9,13),中央警官學校正科17期畢,歷任宜蘭縣、桃園縣警察局局長、鐵路警察局長、保安警察第一總隊長、刑事警察局長、警政署長。自成都搭飛機返臺途中心臟病發逝世,享年83歲。
經叔平 (1918-2009,9,14),生於富商之家,父經易門。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在父親的「新中實業廠」當副總經理。中共政權建立後,家庭企業結束。 1978年鄧小平託榮毅仁籌建「中國國際信託公司」(中信),榮毅仁請60歲的經叔平主管房地產,後又奉命成立中國國際經濟諮詢公司。1993年75歲出 任全國工商聯主席,任內一手創辦中國民生銀行並上市。率全國工商聯多次呼籲「私產入憲」,此案在2004年實現。在大陸有「民營經濟代言人」之稱。病逝北 京,享年91歲。
潘志仁,義大利人,本名 Pastro Angelo Giovanni (1914,12,22-2009,9,16),18歲入修會,26歲晉升司鐸。1946年4月1日離開義大利陪同靈醫會會士到中國,選擇居留最落後的雲 南省昭通縣,建立痲瘋病院,並於會澤開設診所與醫院。1952年靈醫會士被迫離開大陸,輾轉來臺,選擇當時極為落後的蘭陽平原,以羅東為根據地,建立在台 灣醫療服務及社會福利事業的核心。部份人員並前往更為貧窮的離島澎湖,設立「瑪利診所」(今惠民醫院前身),潘志仁神父便由會長指派赴馬公擔任本堂神父。 1953年轉任羅東聖母醫院院長及總務。1966年任澎湖縣白沙鄉天主堂本堂神父,1968年任羅東天主堂副本堂,後至澎湖馬公惠民醫院牧靈工 作,1975年回宜蘭擔任三星、天送埤天主堂本堂神父,至1998年84歲退休。2003年獲政府頒發永久居留證,以表彰他為台灣的貢獻。病逝於羅東聖母 醫院,享年95歲。
Irving Kristol (1920,1,22-2009,9,18),東歐猶太移民子弟,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二次世界大戰間從軍。重要經歷有擔任Commentary雜 誌編輯,創辦The Public Interest雜誌等。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的重要思想家。2002年獲美國總統頒自由獎章。因肺癌逝於維吉尼亞州Falls Church,享年89歲。
蘇振裕 (2009,9,19),台西客運駕駛員。16日晚間駕駛大客車由北港開往臺北,至中山高速公路二一○公里處(北上彰化路段),腦幹嚴重出血腦中風,於昏迷前將大客車停靠到外線較安全車道。19日在秀傳醫院死亡,留下均患有智能障礙的一家四口。
蔡秀明 (2009,9,20),罹患小腦萎縮症,夫黃智勇從2007年6月17日開始推著輪椅上的愛妻做環島旅行,分階段在近一年內,花費了84天、2016小時,踏過逾一百萬步艱辛的路程,於次年5月28日圓了環島夢。逝於署立基隆醫院。
孟祥森 (1937-2009,9,21),作家、翻譯家,筆名孟東籬。生於河北,臺大哲學系、輔大哲學所畢業。八○年代曾搬至花蓮鹽寮,蓋一間濱海茅屋,自己種 菜,長年吃素,實行反璞歸真的生活,並寫下《濱海茅屋札記》、《愛生哲學》、《野地百合》等作品,倡導回歸自然、觀照生命的「愛生哲學」。譯作多達百部。 因肺腺癌逝於和信醫院,享年72歲。
鄭至慧 (1950-2009,9,27),生於臺北,臺大外文系畢業,八○年代與李元貞等人創立婦女新知基金會,1994年與蘇芊玲等人創辦女書店、女書出版 社。曾創辦《婦女新知》雜誌、主編《女書: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誠品閱讀》等刊物。最早到湖南江永縣作「女書」的田野調查。夫臺大數學系教授張海潮。 因食道癌病逝於振興醫院,享年59歲。
吳信鳳 (2009,9,29),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輔仁大學英文所碩士、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政治大學英文系教授,因肺腺癌病逝。
唐德剛 (1920-2009,10,26),安徽合肥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留校任教。1972年起在紐約市立大學任教。著有《李 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張學良口述歷史》和《晚清七十年》等近代史的著作,寫作雜文亦成家。晚年為洗腎所苦,決定不再洗 腎,因腎衰竭在舊金山家中逝世,享年89歲。
錢學森(Tsien Hsue-shen、H.S. Tsien,1911,12,11-2009,10,31),浙江杭州人,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同年考 取清華大學庚款留美公費生考試,193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39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8月發表論文〈可壓縮流體的二維亞音速 流〉闡明壓力修正公式,後被學界稱為錢-卡門公式。因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位列美國陸軍航空兵上校。1943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 噴氣研究組組長,194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轉任為加州理工學院正教授,並出任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美國太空火箭的研究。 1950年美國興起麥卡錫主義,將錢學森入獄15日,後軟禁在家達五年。1955年中共與美國達成換俘協議,錢學森返回大陸。主持大陸的飛彈、太空運載火 箭技術發展。1999年9月,與錢三強、鄧稼先等23人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享年98年。
James Lilley 中文姓名:李潔明 (1928,1,15-2009,11,12),父為美孚(Mobile)石油公司駐華行銷代表,生於青島。耶魯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央情報局(CIA)工 作。1952年奉派至中情局台灣工作站,與毛人鳳主持的保密局合作,對大陸進行情報作戰,與蔣經國建立友誼。後在寮國、香港等地工作。美國與中共互設聯絡 辦事處後,他擔任中情局北京站站長,後來老布希出任聯絡辦事處主任,兩人建立友誼。1979年從中情局退休,但因雷根、老布希當選正副總統,而重回公職。 1982-84年任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主任,1984-86年任東亞副助卿,1986年任駐韓大使,1989-91年任駐中國大使 ,就任一個月發生六四慘案,以大使館庇護方勵之夫婦一年,繼而任國防部主管國際安全的助理部長。2003年出版回憶錄中文版,2005年出版英文版 《China Hands》。晚年罹患攝護腺癌,享年81歲。
葉明勳 (1913,9,25-2009,11,21),生於福建浦城,福州英華書院、福建協和大學畢業,1945年8月奉派為中央通訊社臺北特派員,10月5日 抵臺,接收日本臺灣共同社。其後歷任中央社台北分社社長、中華日報社長、自立晚報社長、文星雜誌發行人,參與創辦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台視,任董事長、董事 會長駐監察人等職,並長年參與新聞評議人小組、台北市記者公會等組織,曾任理事長。與辜振甫連襟。享年97歲。
楊憲益 (1915-2009,11,23),生於天津富裕家庭,19歲至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中古法國文學及英國文學。後與當時主修中文的戴乃迭 (Gladys Taylor)相識,並共結連理。1939年出於好玩,以英國十八世紀英雄雙行體格式譯出《離騷》,譯風充滿嘲諷與誇張,顯出驚人才氣和原創性。四○年代 偕妻返國後,歷經內戰、文革與各式政治鬥爭,逾半世紀戮力翻譯,直到戴乃迭1999年過世為止。譯有《魏晉南北朝小說選》、《唐代傳奇選》、《宋明平話小 說選》、《聊齋選》、《老殘遊記》、《儒林外史》、《資治通鑒》、《長生殿》、《牡丹亭》、《唐宋詩歌文選》等,1974年的《紅樓夢》英譯是外國人閱讀 最廣的。因淋巴癌病逝北京,享年95歲。
另可參考:Wikipedia:2009年逝世(中文)(英文);2009年逝世公告(中文)(英文)

2010年

Miep Gies (1909-2010,1,11),女,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工人家庭,11歲時因家中生活貧苦營養不良,被送到荷蘭寄養,後嫁給荷蘭人,取得荷蘭國籍,住 於阿姆斯特丹。年輕時替Anne Frank的家族經營之果醬原料公司工作,並和法蘭克一家人成為好友。1940年德國攻陷荷蘭,法蘭克家有被送往集中營的危險,遂藏匿在自己公司樓上的隱 閉室,央求Gies供應食物和日常必需品,法蘭克全家和猶太朋友共八人從1942年7月藏匿至1944年8月,有二年之久,Anne Frank在這期間寫下了她的日記。法蘭克一家被出賣後,蓋世太保突襲了隱閉室,藏匿的八人全部被抓,當時Gies亦在樓內,好在她本是奧國人,會講德 文,蓋世太保網開一面,沒有逮捕她,更神奇的是蓋世太保沒有搜出Anne Frank的日記,Gies將之保存下來,但並未閱讀,原寄望戰後還給Anne,但Anne和姐姐及母親均死於集中營,只有父親倖存,於是Gies把日記 原封不動交給Anne的父親,於1947年出版後,被譯成多種文字,暢銷全球,歷久不衰,成了「猶太人浩劫」(Holocaust)最扣人心弦的記載和控 訴。Gies為善不欲人知,直到1987年在一位美國作家的慫恿與合作下,出版了她的回憶錄《懷念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 Remembered),她冒生命危險保護法蘭克全家及其友人的英雄事蹟才為世人所知,那時她已近八十高齡。此後不斷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講,現身說法,以見 證人身分回顧她和Anne Frank一家的友誼,及納粹迫害猶太人的罪行。1994年西德政府頒給她平民所能獲得的最高勳章聯邦十字勛章,荷蘭女王也對季斯封爵,嘉勉她的義行。享 年101歲。
Eric Rohmer,譯名:侯麥 (1920,4,4-2010,1,11),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享年89歲。
J. D. Salinger,譯名:沙林傑 (1919,1,1-2010,1,27),1951年32歲出版《麥田捕手》(Catcher in the Rye)。卒於新罕布夏州科尼許鎮的自宅,享年91歲。
成露茜 (1939-2010,1,27),一代報人成舍我么女,出生於香港,來台後就讀北一女、台大外文系,於夏威夷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任教二十多年。父親成舍我1991年過世後,回臺擔任世新大學教授、傳播學院院長,接辦《台灣立報》,堅持不媚官、不媚金、不媚俗的獨立新聞 風格,關注社會弱勢的發聲與權益,1998年《台灣立報》轉型為教育專業報,多方引介國際教育趨勢,深入報導教育現場,提出非主流的批判觀點。擔任台灣免 費刊物鼻祖《破周報》(1995)、台灣第一份越南文與泰文月刊《四方報》(2006年)的發行人,對於這些有理想卻沒錢的「另類媒體」,她出錢出力,一 如她對於學生的態度:任何有想法有行動的人,都應該給他機會。1997年創辦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以「有學有術,實踐基層,回歸理論,再造社會」十六 字箴言,關注全球化發展下的台灣社會變遷,透過由下而上的對話,有意識的發問和探討,建立宏觀視野,經由基層實踐,培養可持續的行動力,累積並建立社會發 展理論,在市場競爭與國家統治雙元體制下,尋找第三條道路。2000年與姐姐成嘉玲接辦擁有悠久歷史的《傳記文學》雜誌。2006年規畫成立世新大學舍我 紀念館,並擔任館長,館藏包括成舍我生平,以及中國新聞史相關資料。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71歲。
郭宗清 (1927-2010,2,6),先後畢業於海軍官校39年班、海軍參謀大學正規班15期、美國海軍情報學校高級外國軍官情報班、海軍航海學校驅逐艦艦長 訓練班1期、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將官召訓班。歷任駐外武官、艦隊長、第一軍區司令及國防部常務次長、聯合作戰訓練部主任等職,海軍二級上將退伍,1991年 出任駐巴拉圭特命全權大使,1994年初轉任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會長,任期間數度出國訪問,行跡遍及中南美洲、東北亞,並遠征歐洲地區,編織全球體育外 交網,精通英、西、日、法等多國語言。是首位考入海軍官校的臺籍學生、首位臺籍國防部副部長、首位臺籍將軍大使。享年83歲。
張沖 (1931-2010,2,18),邵氏電影公司演員,演出電影上百部,後也轉任導演。與胡錦結婚四年,與林雀屏再婚,經營之臺北「杜老爺西餐廳」於2006年因財務危機而結束。因直腸癌漫涎成肺癌病逝新加坡,享年79歲。
林誠一 (1937,1,8-2010,2,18),臺灣大學法律系、日本慶應大學法學碩士畢業,曾執業律師十八年,擔任台北市第三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合作金庫 常務理事,創辦誠泰銀行並任董事長,後將銀行賣予新光金控並退出經營。是陳水扁的金主,故接任開發金控董事長時飽受政治酬庸的批評。2月27日宜蘭爬山時 因心肌梗塞昏倒送醫治療,並轉送至台北榮總加護病房,經葉克膜治療無效,28日傍晚因心肺衰竭逝世,享年73歲。
羊汝德 (1926,11,14-2010,3,4),江蘇靖江人,歷任報社記者、《國語日報》採訪主任、總編輯、《聯合報》採訪組副主任、《國語日報》社社長、 發行人,先後出任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全國新聞學會祕書長、全國報業協會祕書長、新聞編輯人協會理事長等職務。著有《新聞常用字之整理》、《西窗舊 話》、《吹毛求疵》、《認字一百講》、《常用詞一百講》等。致力推動新聞常用字通俗化,提出「三千新聞常用字」,經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大會決議,受全球一百 三十餘家中文報紙一體採用。1987年行政院成立報業發展研究小組,因應報禁解除浪潮,羊汝德以報業公會理事長身分協調國內各報社議定「解除報禁八點協 議」,偕新聞局共同宣布台灣地區解除報禁,台灣言論自由、報業開放進入民主政治的新里程。曾獲中山學術著作獎。病逝於台北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享年85歲。
尤克強 (1952-2010,3,11),1974年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76年擔任東海大學企管系助教,1977年出國進修,1980年獲美國德州大 學Austin校區理學院Computer Science碩士,並進入業界工作,先後任職於IBM、Schlumberger等公司研發部門,同時進修博士學位,1987年獲德州大學Austin 校區管理學院Management Science / Information System博士學位。1988-1989獲麻省理工學院Sloan School聘任為Research Scientist,1989-1990轉任Kansas州立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1990年返國在交通大學資訊管理所及科技管理所任副教授,1993年 借調元智大學,1996年轉任元智專任教職,在元智大學曾任曾任元智大學資管系系主任、企管系系主任、管研所所長、管理學院院長、研發長、總務長等職。在 管理學院院長任內看出國內高階管理人才需求,率國內公私立大學之先成立EMBA班,與EMBA海外研習課程、大一不分系、大學生專業實習、倡導提升英語能 力、EMBA採英語教學等做法,都在歷年的招生上產生巨大的效應,因此元智管院在國內各種專業雜誌的評比都名列前茅。有「台灣EMBA之父」之稱。元智人 文通識教學部主任王立文表示:「尤克強和我猶如同辦公室的夥伴,他愛台灣、愛元智,更狂愛英詩。他和我雖各有專業,但我們都有人文的傾向,他擅詩文,我喜 哲理,這也是我們相知相惜的原因。他的個性真有點像拜倫、徐志摩,想法浪漫,看事情過於理想,懷著熱忱猛衝,有時亦弄得滿頭包。他愛台灣,對政府施政有利 看法,他會投書撰文批評,但決不是為了出風頭,他愛之深,責之切,有時不免引人非議。他在學校,他會百折不撓訴說其理讓人接納他的意見,他光明磊落,不拉 黨結派,他愛校之心有時按捺不住,然他天真無心機,當人不接受他的看法,他會有些抑鬱,因為他太愛學校,絲毫沒有為他自己的利益著想。」有俠義風,有一次 他和王立文同遊廣西桂林,遇一失學的女孩,素昧平生,他和她談了一個小時,便答應寄錢讓她繼續升學。興趣不限定管理領域,熱愛文學、閱讀及思考,2003 年赴北京清華大學擔任特聘教授一年,開始嘗試翻譯英詩,積極推廣英詩賞析課程,出版英詩賞析散文集《用你的眼波和我對飲》和《當秋光越過邊境》等書。因肺 腺癌與全身瀰漫性血栓病逝,享年58歲。
李照雄 (2010,3,11),綽號「憨面」,是黑道老大,有「縱貫線教父」、「黑道仲裁者」之稱。因肝癌病逝臺中市家中,享年72歲。獨子李元寶遵遺願將遺產六千萬元全數捐助公益。
Peter Graves (1926,3,18-2010,3,14),在電視影集《虎膽妙算(Mission: Impossible)》飾演特勤小組組長,曾獲金球獎電視類最佳男演員,一頭灰白頭髮是其招牌。在洛杉磯家中因心臟病逝世,享年83歲。
馬仁光,義大利人,本名 Marinello Renato (1922-2010,3,27),生於義大利威尼斯,13歲加入天主教靈醫會,以醫療傳道為終身職志,26歲自羅馬的醫學院畢業後奉派中國雲南服務。 1952年被逐出雲南,隨靈醫會來臺,先到宜蘭羅東、澎湖服務,1959年至羅東聖母醫院擔任內科醫師,由於醫術精湛,在宜蘭有「活媽祖」之稱,每週看診 六天,從未請假,2004年因摔斷腿才首次向醫院請假休養。早期他的門診掛號曾出現一號難求的情況,病人乾脆到門診處雙腿一跪,要求他加號看病,還有過黃 牛排隊掛號,販賣「黃牛號」的趣事。他看病愛罵人,如果有人太晚就醫、延誤病情,他就會罵人;若有人才看過一次,之後因病痛減輕就忘了回診,也會向病患訓 話;甚至曾打電話給病患說:「你為什麼不回診,如果下次病重了,看我理不理你!」民國60年代物質困乏,許多人沒錢就診,他經常免費看病,有時更把病人送 他的水果轉送給其他病患。不向醫院支薪,只靠靈醫會的生活費度日,聖母醫院員工有一次見到他站在水果攤前,望著新台幣30元1斤的橘子買不下手;與他熟稔 的病人想請他吃飯,他說什麼也不願接受;有一次院方舉行望彌撒,他的褲子破了一個洞,沒有人敢告訴他,最後有名護理長忍不住說了,但他卻開罵:「你們望彌 撒時不看神父,卻看我的屁股做什麼?」1999年欲推薦他接受中華民國第九屆醫療奉獻獎,他客氣地說:「我只做天主要我做的最平凡的事。」堅決不接受,經 院方向他好說歹說,才勉強答應,但說:「對醫院好,我才要。」得獎後說:「自己雖老,但我在還可以繼續做下去的時候,不會放棄任何和病友相處的機會。」 2003年內政部長余政憲頒發永久居留證給聖母醫院六位對臺灣有重大奉獻的修士和神父,他領完證書,輪到其他神父致感謝辭時,竟然迫不及待離開現場,讓與 會人士一陣錯愕,護士問他:「馬修士,你要去哪裡?」他說:「我要趕快去門診,還有很多病人等我看病。」因多重器官衰竭去世,享年88歲。

Henry Edward Roberts (1941,9,13-2010,4,1),高中時已自製電腦,1962年入空軍服役,以期存下大學學費,1968年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電機系畢業,與軍 方同僚創辦MITS公司,生產計算機等電子商品。1974年以英特爾八○八○微處理器做出全球首部個人電腦,即沒有顯示器的MITS Altair 8800「阿爾泰八八○○電腦」。次年一月,《大眾電子學期刊》(Popular Electronics)以封面故事介紹這部新機器,MITS一砲而紅。Bill Gates和Paul Allen已研究過英特爾八○八○微處理器,知其具有執行BASIC語言之能力,遂向Roberts毛遂自薦,為這部電腦寫程式,兩人搬到MITS所在地 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市,並成立微軟公司。Roberts於1977年賣掉MITS並重返校園,追求學醫的初衷,1986年自醫學院畢業。因長年肺炎病逝, 享年68歲。Gates與Allen發表聲明表達哀悼,「他是個人電腦革命的第一位先驅,但未獲得該有認可」,兩人感念羅伯茲在電腦剛降生年代,願給兩個 小伙子機會,他們永懷感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