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撒母耳記下16章




23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上帝的話一樣,他昔日給大衛,今日給押沙龍所出的主意,都是這樣。”

 箴言十六:4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亞希多弗這個惡人就是上帝所用,叫他的旨意得以成就,因為上帝曾透過先知拿單對大衛說:“。。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嬪賜給別人,他在日光之下就與她們同寢。你在暗中行這事,我卻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日光之下報應你。”(撒下十二:11-12)
“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上帝是“善”的本體,“惡”是上帝所造的嗎?“魔鬼”是上帝所造的嗎?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代上帝
在這整個事件當中,出現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在那些日子裏,押沙龍陣營的人,不僅完全接納亞希多弗的意見,甚至將亞希多弗的意見,當作如同上帝的旨意一般看待。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上帝的話一樣。(v23a)
如果亞希多弗像先知拿單那樣,完全忠於上帝,聽從上帝的的啟示,那倒還無所謂。問題是:亞希多弗這個人,根本不像先知拿單。他乃是充滿了權謀、充滿了私慾,而且陰險無情、任意妄為。將這種人的主意,當作像上帝的話一樣,是極其無知而且危險的。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門徒訓練


作門徒的代價

在潘霍華牧師的《追隨基督》(The Cost of
Discipleship)(道聲出版社,2000)一書中,他對「恩典」、「門徒」和「跟從基督」之間的關係有以下描述:

「廉 價的恩典乃是教會的死敵。……廉價的恩典就是將恩典作為是一種教義,一種原則,一種制度。它只宣講恩典得赦免為一般的真理,上帝的愛被作為是基督教的上帝 「概念」。人們以為只要在頭腦上同意那種概念,就可以獲得赦罪。人們以為教會若對恩典持有正確的教義,實際就在恩典上有份了。」(11頁)
「廉價的恩典是不付作門徒代價的恩典,是沒有十字架的恩典,也是沒有道成肉身的和永遠活著的耶穌基督的恩典。」(13頁)
「這樣的恩典(才)是貴重的,因為它呼召我們來跟從,並且它是恩典,因為它呼召我們來跟從耶穌基督。它是重價的,因為它使人付上生命為代價,它是恩典,因為它賜給人那唯一的真生命。」(13頁)
「當我們被召跟從基督的時候,我們乃是被召要完全歸附衪個人。……作門徒就是歸附基督。」(29頁)

按潘霍華牧師所說,「恩典」有「廉價」和「貴重」之分。在「廉價的恩典」底下,門徒是不用付代價的。但在「貴重的恩典」底下,跟從耶穌基督的人則要以生命作為代價,完全的歸附耶穌基督。
我們當然期望這份的恩典來得「價廉物美」,但這「廉價的恩典」,卻是「教會的死敵」,因為這只讓上帝的愛成為了一種的「概念」,讓「廉價的恩典」的跟隨者,不願意將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所彰顯的那一分恩典,同樣透過「十字架」及「道成肉身」,在自己身上表明出來。
不過,我們都知道,跟隨基督其實是一個靈命塑造的過程。而這個靈命塑造過程,上帝只是委託給耶穌的門徒,並讓他們在上帝「貴重的恩典」底下,與其他基督的跟蹤者一同並肩上路,在屬靈的路上彼此產生拖與帶的作用,在基督裡成長,一同尋求上帝。

A. 門徒訓練基本理念
馬太褔音 28:18-20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作誰人的門徒 (Who) ? 耶穌,作主的門徒
誰人作門徒 (Whom) ? 萬民,每一個未信的人、每一個信徒
門徒訓練是什麼 (What) ? 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學習主所吩咐的去、傳福音,教訓、訓練,施洗、使人歸入境基督
何時學(When) ? 直到世界的末了,終生學習作主的門徒
享利. 布克比在每日經歷神一書中曾如此提及門徒訓練:
「門徒訓練是將你與基督所有的關係,轉換成你與周遭人的關係。」
「保羅說,他要全力教導並鼓勵神在他生命中所帶來的人,都能完完全全地經歷基督(歌羅西書一:29)。」
「也就是聖靈的果子能夠全然彰顯在每個生命中,使每個人的生命都反映出基督的特質(加拉太書五:22)。」
「我們可能把參加基督教的宗教活動,誤以為擁有基督榮美的因素。基督教的宗教活動與像基督是兩碼事。我們決不可因為朋友去教會和讀聖誕,就假設他們是成長中的基督徒。」
「如果神將一些新的基督徒交付你照顧,你有義務『與他們在一起』,直到他們變為成熟的基督徒。」
B. 門徒訓練目標
1. 個人成長
使門徒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個人成長層面包括:
自我——身體,心理,價值觀,自我實現,成就,工作
對神——觀念,知識上對神和主所吩咐的認識
靈性,心志上對神的委身
奉獻 / 事奉,行動上參與神的事工
對人——周遭的人、環境 (家庭、朋友、同事、教會,社會) 的關係
2. 不斷培增
門徒訓練亦有不斷培增的目標。保羅教導提摩太說: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摩太後書 2:2
)」因此,透過門徒訓練,我們不斷延續這生命培育生命的使命。
個人成長指標
自我——生命更新、突破,價值觀建基於聖經基礎,熱心、信心、愛心增長
神——更像主耶穌,更關心神的國
對人——更認清神在自己不同崗位上(家庭、學校、公司、教會、社會)的使命
培增指標
門徒數量由1 à 2 à 4 à 8 à 16 à 32 à 64 à 128 à 256 à …

C. 門徒訓練基本元素
靈修禱告,主日學,崇拜,小組,事奉,佈道、差傳,課程進修,閱讀,生活經歷等等
D. 模式
師傅與門徒一起檢視生命並委身立約,然後按情況訂立未來一年可達成的目標,配合生活中已有的各訓練元素(靈修禱告,主日學,講壇,小組,事奉,佈道、差傳,課程進修,閱讀,生活經歷)或一些特別的成長素材
/ 資源,按個別的生活節奏和學習進度,定期祈禱、查考、分享和實習等,彼此守望,互相鼓勵,並按需要修訂學習目標和計劃,努力達到所訂的成長目標,建立整全的門徒訓練意識。一至兩年後,門徒承接棒子,成為師傅,繼續延伸。
E. 系統特色和重點
1. 門徒訓練不再只是一小撮導師的任務,而是眾信徒一起承擔的大使命
2. 門徒訓練乃溶入於生活的終身學習意識,並非單局限於短期式的課堂學習;配合和連結現有各方面的門徒訓練基本元素(靈修禱告,主日學,崇拜,小組,事奉,佈道、差傳,課程進修,閱讀,生活經歷等等),刻意善用已有的資源,把門徒訓練的意識帶進生活中
3. 門徒能承接棒子,繼續廷伸,教導別人遵守主的吩咐,作主的門徒
4. 訓練課程會按個別信徒的生活節奏和學習進度,而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素材,但同時要委身立約,付上學習的決心和努力
5. 所學效的焦點為主耶穌,並非學效人(如導師、伙伴、師傅等),導師、伙伴、師傅只是把別人引至主前;不是自己想學甚麼或為主做甚麼,而是學主想我學的,做主想我做的
F. 意識的建立
1. 每個信徒有個整全的門徒訓練意識,自己要透過不同的訓練元素,終身學習,亦同時參與於建立別人成為主的門徒。
2. 意識傳遞透過講壇教導全會眾,從家牧長到家長到組長到組員
G. 策略
1. 伙伴/師傅/門徒應同性別,盡量為同一小組,或有相同的事奉崗位
2. 為期一至二年,或配合小組重組(第一次推行暫定2005年開始)
3. 開始的時候,一起檢視生命和各訓練元素的情況(靈修禱告,主日學,講壇,小組,事奉,佈道、差傳,課程進修,閱讀,生活經歷),訂定一至二年內成長目標和計劃
4. 可以是定期透過電話/會晤/電郵,分享在各訓練元素(靈修禱告,主日學,崇拜,小組,事奉,佈道、差傳,課程進修,閱讀,生活經歷)的學習進度。
5. 會晤的頻密,按彼此的進度和生活時間節奏,但盡量鼓勵每月最少兩次一起分享信仰、祈禱
6. 除了使用已有的訓練項目/元素,亦應使用一些成長素材,如一些門訓課程、專題學習、默想操練、禱告服侍、佈道短宣、事奉參與、輔導、研經或查經,幫助達到所訂的成長目標
7. 一至二年內應最少共同使用一項成長素材
8. 每人應有一本筆記簿,作為成長扎記,記錄學習過程中的領受、心得、經歷和過程
9. 每半年檢視成長目標的學習進度,再作修訂
10. 可以是信主年日較長的 (可作師傅的角色),帶領信主年日較淺 (但應已接受初信栽培,對信仰有較基本的認識) 。成年部會按需要甄選有關學員
11. 成年部於每期開始時會舉行立約祈禱會;於每期結束時,舉行見證分享會,頒發有關証書
12. 每季有一次聯合祈禱會,特別讓師傅互相勉勵、支持,而師傅若有需要可主動聯絡傳道人或較資深的弟兄姊姊,尋求幫助
13. 成年部會在圖書館設立門徒訓練主題閣,供學員借閱有關書籍,以便學員參考後再決定是否購買所需課本
14. 成年部會在2004年10月推出一個主日學課程,由譚牧師主講,教導有關門訓的理念與實踐,歡迎各學員修讀
H. 師傅
1. 會友,信主5年或以上
2. 對門訓有基本認識或參與
3. 願意委身未來一年與伙伴一起定期學習,努力達到成長目標
4. 熱心追求靈命成長,持久靈修,恆常祈禱,關心教會,積極參與崇拜、小組、主日學、祈禱會、十一奉獻、事奉、傳福音等
5. 給予門徒/伙伴生命上的提點和方向上的引領
6. 認識門徒/伙伴生命的境況,激發對方達到合理的目標
7. 每星期與門徒/伙伴有深入交流、祈禱,分享信仰與生命上的經歷和學習
8. 以愛和忍耐去了解門徒/伙伴的爭扎與難處,以神的話激勵門徒/伙伴去迎接挑戰,以禱告承托彼此的關係和學習
I. 門徒
1. 信主3年或以上
2. 已接受初信栽培或門訓(一)
3. 願意委身未來一年與Mentor/伙伴一起定期學習,樂意接受mentor的督導、提醒和鼓勵,努力達到成長目標
4. 努力追求靈命成長,固定靈修生活,恆常祈禱,穩定參與崇拜、小組、主日學、十一奉獻等
5. 願意承接師傅的棒,完成課程後繼續服侍其他信徒作主的門徒
J. 學習階段
1. 啓動期 : 1-3個月,互相認識,建立默契,定立目標。
2. 發展/培育期 : 6-9個月,積極學習發展,如採用一套門訓課本,上傳福音訓練班 / 成長課程,或用默想操練系列等,再配合有關事奉和實踐。
3. 轉化期 : 1-2個月,肯定成果,門徒預備轉化為師傅。
4. 以上的月數只是一個別列子,實際長短很視附個別情況,但整個學習階段不應超過5年。
K. 模式建議
1. 每週可在崇拜後 (除了會友月會) ,先有簡單的午膳 (如三文治,或禁食)
,然後在安靜的地方一起先祈禱:感恩、數算過去一週神的恩典,認罪反省,求神教導引領面對挑戰和難關(約半小時);再一起按目標學習約半小時,約下午二時完結。兩個月可有一次較長的相聚。
2. 相聚亦可於週日晚上、小組之前或週末下午,但應儘量定出一固定時間,按有需要才調節。
3. 可考慮相聚次數多(每週)但每次時間短(一小時) ,又或相聚次數少(每兩週)但每次時間長(個半小時)
,亦可兩者皆用(如每月第一週用一小時
,第三週用二小時),但要有固定規律,應在啓動期定出全年時間表,有需要才調節。大概每個月用不少於三小時來相聚學習。
4. 若生活節奏忙碌的,可考慮禁食的模式,即刻意每週抽出一節用膳時間,來相聚學習。
5. 禱告、神的話和見證為相聚時的重點分享模式,個人意見、生活交流則為輔助。

成長素材建議(二年內應與伙伴最少共同使用一項成長素材)
A. 門徒訓練理念
《門徒訓練精選》Discipleship - The Best Writing
韓高生Billie Hanks、蘇威廉William Shall (種籽出版社)
今日教會最大的需要,是對初信者作個別跟進栽培,使他決志後站立得穩,且不斷成長成為基督的門徒。透過個別的門徒訓練,教會很快便能有一批生命成熟的門徒,而且訓練有素的門徒更能教導別人同樣委身造就門徒。
本書是八位從事多年實際門徒訓練的聖經學者、領袖、牧者的心血結晶。全書由五部份連接而成,內容包括聖經的基礎、方法、跟進、栽培及訓練門徒的異象;它們是連貫而有系統性的。每一章開首都會略提該章與全書的關係及介紹作者。
目錄
1. 倍增的異象
5. 門徒需要倍增
9. 與初信者建立友誼
2. 主和祂的大計
6. 倍增你的工作效能
10. 發展品格
3. 揀選門徒
7. 門徒訓練與教會
11. 門徒的生活方式
4. 與基督形影不離
8. 跟進—總覽
12. 這時刻的需要
《追隨基督》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潘霍華 (道聲出版社)
潘霍華,為上帝的道死在納粹黨之手上,在死前他巳作殉道士多次,他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衪是叫人來死。」他對信仰的堅定,從他的生活及著作上充分表明,印證了作真正信徒的崇高代價,這正是我們現代信徒應該仿效。
這是一本信徒生活的手冊,作者根據其對聖經詳細的研究 ──
特別是山上寶訓,回答了一個甚為廣泛的問題:耶穌怎能幫助我們在現代的世界作良好的信徒。讓我們透過潘霍華的生活及著作,反思作基督徒的代價。

《師徒關係:屬靈路上拖與帶》Spiritual Mentoring:A Guide for See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
奇夫.安德遜、蘭廸.利斯 (基道出版社)
每個人都不是孤島,行走漫長的人生路,我們需要同行者,更需要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特質的屬靈師傅,幫助我們辨明上帝在生命中的臨在和心意。同樣,我們亦要學習如何幫助身邊的弟兄姊妹,看上帝的足印。
這 本書正是以此為目的,指引你如何尋找合適的屬靈師傅,如何作徒弟;並同時教導你如何成為屬靈師傅,指引他人。全書跟從屬靈導引過程的發展來鋪陳,在每章中 都加入歷代聖徒中的一些出色屬靈導師的教導來說明要旨,從中吸取經驗和學習。對不同階段的師徒關係和指導過程都有很詳細的講解、說明;更有不同的反省問題 和實踐步驟,十分仔細,十分實用。
現今基督教的信徒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膚淺」!只有決志的人,郤沒有作主的門徒。只有滿腦聖經知識和聽道的頭腦,卻沒有學習主耶穌的樣式的生命。是否我們要生命更成熟,重拾師徒關係的靈命操練,現在正是合適時侯?你會為尋找一位良師而向上帝祈求嗎?
B. 門訓課程
《不再一樣 - 改變生命的操練》Experiencing God: Knowing and Doing the Will of God
布克比、金科德合著(浸信會出版社會)
本書為2001/02年成年部首屆門徒訓練(二)
所 採用的課本。本書雖不是以門徒訓練為主題,但卻很有系統地幫助門徒學習與神同行並活出神的旨意。本書其中一重點學習便是要調整個人的信念、性格和行為,來 適應神和神行事的方式。焦點不是神對自己一生的旨意是什麼,乃是神對整個世界的旨意是什麼;也不是自己要為神做什麼,而是明白神在自己身處的環境中要做什 麼。
本書共有十二個單元,每單元有五天操練練習,共六十天練習,透過禱告、默想和研讀聖經,與神相交,向祂作出回應,以致與神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除了單元練習外,輔助的操練包括有靈程筆記和背金句。
按本書的設計,每單元為一週的學習,而每天約要用一小時完成當天的操練練習,十二週內便可完成整個操練。首屆門徒訓練(二)
則每兩週完成一單元,用了約半年的時間學習。沙田浸信會曾使用此書,其中包括傳道同工,教會一年內由二百多人倍增致五百多人。
目錄
1. 神的旨意與你的一生
2. 專注於神
3. 神追求與人建立愛的關係
4. 神的愛和神的邀請
5. 神向人說話(上)
6. 神向人說話(下)
7. 信仰危機
8. 調整生命去適應神
9. 服從體驗神
10. 神的旨意與教會
11. 神國的子民
12. 不斷與神相交

《不再一樣》培訓系列的書籍還包括有 : 《不再一樣的工作間》,《不再一樣的工作間》,《不再一樣 —
神在說話》和《不再一樣的奮興》,有關書介可到浸會出版社網站之門徒培訓系列書籍下載 : www.bappress.org

《塑造主生命門徒訓練》 Master Life
(浸信會出版社會)
《塑造主生命》是一個持續性的、包括四冊的二十四個星期門訓課程,目的在於幫助你與基督建立一個持久而順服的關係。而在完成全部四冊的《塑造主生命》課程後,你便會擁有作為門徒必須有的資料和經驗。

《塑造主生命》這課程包括了六項要素,每項要素對於學習本課程都是必要的:
1. 教會
2. 基督
3. 組長
4. 小組課程
5. 每週習作
6. 每日活動


第一冊「十架篇」 - 與主建立個人關係的方法。
第二冊「品格篇」 - 讓基督藉著聖靈來塑造我兒子的樣式,透過繪畫門徒十架圖,說明基督期望門徒所要過的平衡生活的模式。
第三冊「得勝篇」 - 幫助門徒在屬靈爭戰中得勝,著重內在生命。
第四冊「使命篇」 - 幫助門徒實踐「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集中在門徒生活方面。
如何研讀本書?
本課程要求你用一星期中的五天來研習,在這每星期五天的課程中,你不單要完成有關的練習與活動完成。我們刻意把課程分為五天,好讓你有更多時間把所學的真理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組長本可到浸會出版社網站之門徒培訓系列書籍下載 : www.bappress.org
C. 默想退修操練
退修默想好伴侶 ─《經歷神》
王志學著 ( 基道出版社 )
本 書共有十二個獨立單元,單元下再分「主題分享」和「退修程序」兩部份。「主題分享」中,本書以詩歌和經文,加上各神學家的理論和經歷,啟發讀者深入分析單 元內容。在「退修程序」上,本書以準備、潔淨、讀經、默想及禱告等步驟,一步步引導讀者安靜自己,進入與神相交的時刻。默想環節設有思考問題,幫助讀者省 察靈命。每單元的「退修程序」尾部皆設「這次退修的體驗、問題」部份,鼓勵讀者筆錄感受。默想操練尤其適合一些憂慮和負面思想的人,學習把時間從花在思想 問題、困難或負面思想上,轉為把時間花在思想神和祂的種種,提昇生命動力。
本書適合所有信徒。十二單元中,讀者可順序、隨喜好或個別需要,選擇合適單元退修。建議每月完成一個單元,每單元的完成時間約三小時,每月作一次退修是最理想。

目錄
1.歸回安息
2.獨處靜默
3.自我認識
4.想像默想
5.在基督裏
6.基督渴了
7.屬靈閱讀
8.靜觀萬物
9.解執釋放
10.告別歸家
11.曠野鬧市
12.察驗明辨


中年不再平凡 ─《奇異恩典在中年》
王志學著 (基道出版社)
本 書特別為中年信徒而設,針對三十五至五十五歲信徒在人生和信仰上的「雞肋感」,或一些年青信徒早已感到人生和信仰顯得乏味和缺少新意,本書正要與他們經歷 醫治、重建、重整和轉化。本書特別結合了成長心理學的理論、聖經真理的鑽研,和屬靈操練的習作,引導讀者進入自己心靈中的隱密處。
本書共設 十二單元,單元下細分「主題分享」和「退修程序」兩部份。單元一至五幫助讀者敏感現況,培養屬靈素質。單元六至九以心理學家艾力臣的「人生成長八階段」連 貫主題,幫助讀者重整生命,衝破人生各階段的危機。單元十至十二引導讀者反思個人召命。「退修程序」尾部設有「在未來一個月」部份,鼓勵信徒每天實踐信仰 生活化。
讀者可順序、隨喜好或個別需要,選擇不同單元退修。建議每月完成一單元,完成每單元的時間以不少於三小時為佳,也可分數次退修來完成一單元,但每次均須要重複「準備」部分的操練。

目錄
1.奇異恩典
2.屬靈冬天
3.聖靈充滿
4.聽主微聲
5.謙卑承認
6.信任自主
7.奮進勤懇
8.真我重尋
9.守約相愛
10.夢想重織
11.回應召命
12.跟隨基督

《與耶穌共聚的時刻》Time with Jesus – Twenty Guided Meditations for Youth
賈達捷Thomas F. Catucce著(生命福音事工協會)
本書以引導式的默想,幫助年青信徒,經歷耶穌的生平、教訓和神蹟,廿課的練習都以引導默想者進入與耶穌對話,讓默想者認識神,與耶穌不斷建立更深的關係,學習耶穌基督的精神。
本書引導式的默想靈感來自與耶穌言行有關的聖經經文,從而體會耶穌基督的心懷,回應主的呼召,並學習作主的門徒。本書的結構分為三部份:
(一) 四個鬆弛技巧,幫助參加者備心默想
(二) 廿課的引導式的默想練習
(三) 四種回應方法
本書以幫助初學默想操練的人而提供了引導式的默想練習,也建議了默想練習的時間,約十多分鐘(未計算鬆弛與回應時間) ,能漸進地學習,體驗默想的滋味和好處。
目錄
1. 基督的誕生
2. 少年時代的基督
3. 受約翰的浸
4. 在曠野所受的試探
5. 呼召門徒
6. 拿撒勒被拒
7. 基督宣告自由
8. 自相分爭的屋簷下
9. 主禱文
10. 持久的財富
11. 憂慮
12. 不要論斷
13. 你們說,我是誰
14. 平靜風浪
15. 餵飽五千人
16. 拉撒路的復活
17. 主最後晚餐的聚集
18. 基督為信徒的合一祈禱
19. 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20. 復活

退修日營
生命福音事工協會http://www.lifegospel.org.hk
每月最後的星期日下午,會在浸會園設有退修日營,有個人默想時間和培靈會。另生命福音事工協會也會定期舉辦一些靈修課程。
D. 反省操練書籍
《標杆人生》
Rick Warren華理克著 (基督使者協會)
我究竟為何要活?作者華理克就是透過這本書幫助你了解活在世上的目的,以及神在你身上的計劃。你的存在絕非偶然,甚至在創世以先,神已揀選了你,並且按著祂的目的來塑造你,而這目的遠超過你在世上的日子,你原是為永恆而被造的。
本書引用了超過一千二百個聖經出處及參考,論點大都以聖經為基礎。全書脈絡清晰,有很好的系統和分段,使讀者能一天一天將內容內化,帶出很多人生意義的反思,幫助信徒委身於五個人生目的:
(一) 神已計劃,要你為討祂喜悅而活(敬拜)
(二) 神塑造你,要你為神家而活(團契)
(三) 你被造是為了像基督(門徒訓練)
(四) 你被造是為了服事神(事奉)
(五) 你被造是為了使命(傳福音)

《步祂後塵》
楊牧谷(更新資源)
還記得兒時纏擾爸爸或媽媽買玩具的經驗嗎?有多少次成功呢?是否愈纏得多,愈纏得久,成功機會愈大呢?可曾想過,原來天父也一樣,我們愈「情詞迫切的直求」,祂「就必起來照我們所需用的給」我們。(路11:8)
(當然,禱告不單只為求自己所需)
可是現在,禱告,對你來說,是否已變成例行公事,了沒趣味和意思?楊牧谷牧師從耶穌的禱告生活和教導,再次引領你認識禱告和應有的態度,並教你如何將禱告與生活溶合在一起,實踐天父的心意。
如何實踐?每章釋經完畢,都有詳細操練指引;就以第一章論禱告為例,分四周來學習,每周操練一項,每天約花二十至三十分鐘。初初開始時一定有些不習慣,但堅持下去,必有得。
禱告的操練:
第一週……學習禱告
第二週……聆聽神的聲音
第三週……從神的角度看事物
第四週……以成全父神旨意為職事
本 書還有三章,分別教導主耶穌在世時的三個模範……服侍、至死不渝和無能者的大能。服侍,在昔日耶穌時代被看為卑微;希羅時代重管理(ruling),與 現代社會一樣。然而,耶穌卻以僕人身份服侍當代人,並教導門徒「凡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這種捨棄自我中心的操練原來 可以叫生命變得真實,活出真我。
第三章「不渝的操練」,以耶穌在耶路撒冷最後一週步向十字架的經歷,學習如何「甘於寂寞,忠於所託」,不渝至終,完成上帝給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使命。操練項目包括:持續謙卑、警醒、勇氣、勝過沉睡、不自我申冤、不渝。
最後一章講述,從基督受苦而復活的大能,支取力量,面對人生的苦難和失敗;正如保羅只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他,因上帝的恩典永遠夠用!復活的秘成為我們一生的盼望。



《記憶治療…心靈治療的禱告》
丹尼斯‧林Dennis Linn、 馬修‧林Matthew Linn(基道,1998)
不少人因為過往的遭遇和受傷的記憶而活在困苦之中。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轉機─作者透過闡釋聖經真理和提供具體可行的操練,幫助我們能在聖靈的光照下、在基督的大愛和寬恕中,將噬蝕心靈的記憶化為恩典的源頭。
EQ 大師 Daniel Goldman
揭 示人所以受情緒控制,因為過去某些不愉快經歷與某種情緒聯繫,當相似情況或某一相同因素出現,有關情緒便被引發,完全繞過大腦理性思考的部份,情緒直接帶 出相關的行為反應;若是負面情緒,所引起的行為可以做出嚴重後果,或對身邊的人做成傷害。不斷積累的傷害(對己又對人),藏於心靈深處,阻礙生命成長,更 削弱人與神愛的關係。
兩位耶穌會修士兼心靈治療師,以豐富經驗,希望幫助信徒從記憶中經歷聖靈的醫治,得以寬恕別人,更而愛神愛人。一本簿簿的 書,分十二章。每章三四版字分享,然後有三四條問題思考討論,最重要隨後實習,要花半至一小時,由探索記憶中傷害自己的人,到自己傷害過的人,學習寬恕的 功課,並經歷主耶穌的醫治。方法簡單又實在,值得每位信徒嘗試。

《生命軌跡》
區祥江(突破)
「成長,需苦幹」!從那個年歲開始,人不再談成長的需要?信徒,又從信主多少年開始,不講靈命成長?《生命軌跡》雖然只講生命成長,但它同時是靈命成長的孖生兄弟,兩者相輔相成,信徒也應該一讀,繼續成長。
成長的藍圖包括兩方面:
1. 在時間隧道中向前邁進
2. 在關係網絡中成熟
作者指出,想要不斷成長,先要檢視過去,了結舊帳,再掌握現在的任務,才能離開安全地帶,進入過渡期,與年歲同步,踏上新階段,迎接新任務。這是時間向度的成長。關係網絡則包括:自我與環境、自我與他人、自我與自己等三方面的認識了解,並學習和實踐。
每章作者都有一些「成長習作」給讀者練習,要花的時間長短不一,由半小時到一星期不等。除個人自我成長外,亦有「助人成長提示」,建議讀者如何幫助身邊的年輕人,正如本書的副題「助人成長的十大關鍵」。
《呼召與勇氣…如何發揮你的天賦潛質》
高登‧史密思Gordon T. Smith(雅歌出版社,2004)
九 月份在台北旅行,有幸買了這本新書,為我思索苦惱多年的問題打開一扇天窗:我現在的生活、工作和事奉,是否讓我活出真正的自己?是否忠於神對我的呼召 (Calling)?還是單單為滿足生活的需要、公司的要求、或教會的期望?兩者是否必然矛盾,或是可相輔互補?耶穌曾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 輕省的」。這是祂給跟從者的應許。《呼召與勇氣》一書正是回答這些問題,作者要幫助我們重尋失落的呼召,以勇氣選擇活出神賜給每個人獨特的生命,發揮祂給 我們的恩賜與才能,得豐盛的人生。
作者史密思清楚說明呼召有三個層次,第一,呼召成為基督的門徒;第二,個人在世上特殊的職志和使命;第三,
當下現實的任務或職責。作者要分享的是呼召第二個層次的意義,但與第一和第三個層次並不分割,彼此關連。要清楚神給你的特殊的職志和使命(呼召),就要不斷認識自己;史密思建議我們思想四個問題,有助尋索自己的召命:
1. 我有何恩賜、才幹?
2. 我內心有甚最深切的渴望?
3. 我個人在哪些地方感受到世界的需要、受造物的破碎與虧損?
4. 我有何獨特的性情與氣質?
在尋索你的召命過程中,還需要操練勇氣,培養學習能力,面對破碎世界的考驗,並且學習在組織機構內與人同工(自顧人士只是形式不同),才能一步步實踐上帝給你的呼召。
假如你從未閱讀有關「呼召」的著作,我極力邀請你看這本書;若你正思索上帝對你一生有甚心意,更加要細讀此書。史密思的精彩觀點與分享,會點亮你追尋上帝召命的道路。

《人生下半場》
鮑伯‧班福德(Bob Buford)
鮑 伯‧班福德(Bob Buford)是少數幾個能把人生焦點由成功轉為有意義的罕見例子。他原本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有線電視公司的總裁和總經理,有美滿幸福的婚姻,有個完美無缺 的兒子。在人生的顛峰,他卻選擇將耶穌基督放在生命的中心,發揮他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專長,協助眾多教會發展志工領袖的訓練。
在《人生下半場》這本自傳中,班福德分享了他親身的經驗與體會,並舉出真實故事為例,證明中年,亦即人生的中場,未必是危機的時刻,反而可以是一個轉機。這段「中場」時間,就是讓人身心甦醒的機會,調整規劃未來的視點,讓人生的下半場能發揮得更完美,更有價值。
有 些人一輩子從未進入下半場,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人生還有下半場存在。一般人大多認為,進入中年,人生就開始老化、走下坡,不相信「年長」與「成長」是可以並 存的。班福德的經驗告訴讀者,人生的下半場應該是我們一生的黃金時代,甚至可以成為個人的「文藝復興時期」,因為我們不僅是為目前而活,還要把上帝種植在 我們心中的種子發揮出來,加以澆灌、培植,把才幹和屬靈的恩賜投入服事,享受耕種所獲得的喜樂。
使下半場與上半場不同的重要改變是,在下半場,信心與生活的每一層面是融合在一起,而不是隔離的。下半場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才幹、屬靈恩賜和財富「奉獻出去」。
要有成功的下半場,關鍵不在於換工作,而是改變心態,改變世界觀,重新規劃生活。班福德鼓勵邁入人生下半場的讀者,定期抽時間做義工、服務社區,服事眾人,因為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自己,奉獻自己就是付出愛,而愛是唯一在付出之後自己反而愈發增多的禮物。

《人際衝突與靈命塑造》
陳校慈著 (基道出版社,1999/5)
「若我們被恐懼失敗所籠罩,和平是不可能的。若我們對別人的恐懼超過對別人的信任,和平是不可能的。若生活是常常那樣忙忙亂亂,和平是不可能的。若我們看 擁有甚麼比我成了怎樣的人還重要,和平是不可能的。若野心已蠶食我們的內心,若我們的自我價值只能靠奮鬥的目標和滿檔的日程表來肯定,和平是不可能的。若 消費比禱告還重要,和平是不可能的。若我們看別人的存在是一種妨礙,而非神的作為之彰顯,和平是不可能的。」
- 戚頌安(Joan Chittister)
教會,並不必然免疫於人際衝突,但基督徒比世人有更大的能力化解衝突,因為我們跟從的主是位和平之子。作者在此本薄薄的小書裡分享自己經歷教會分裂的傷痛,之後如何重新認識自己,學習解決衝突,做個有效的調解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屬的衝突模式,主要分五種,以「目標」和「關係」的重視情度分類,它們是:逃避型、屈就型、妥協型、鬥型、伙伴型。了解自己,進而學習與不同型的人相處。
另 一方面,我們要正視自己生命成長中留下的創傷,讓神醫治,才可以有能力去包容別人,面對人際衝突。教會,是屬神的群體,正合適我們在其中學習處理人際衝 突,因為這裡有愛。可是,中國人常常逃避衝突,令信徒沒法在教會學習「愛」和「順服」。反而,喜歡在別人背後議論批評,自己卻容易驕傲,缺乏謙卑;最終造 成更多傷害,不是醫治和成長。
作者引用其老師對衝突的研究,指出衝突的本質是「自尊受到傷害」,而不是表面看見的意見不同;所以,「恢復對方的自尊」才是解決衝突的基本方向。步驟有三:先把怒火鬆弛,然後有能力去恢復對方的自尊,最後才通過對談解決彼此的真正分歧。
學習處理人際衝突,是靈命成長的重要功課。若能更進一步,可以看看自己有否特別恩賜,作一個「有效的調解者」。有心的讀者,自可在最後一章找到答案。
E. 課程
成年部舉辦之有關成長課程
(如2004/10譚牧師的成長課程:「徒首訓練」)

F. 事奉、佈道差傳
生命加油站、關係性佈道、三福
短宣、內地陪訓
社關
教主日學、組長、各部事奉

G. 研經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撒母耳記下7章

第十一課 - 大衛之約

經文:撒下七:1 - 17,代上十七:1 - 15

主旨:耶和華不允許大衛為他建造殿宇,卻應許大衛他的家和他的國,必在耶和華面前永遠堅立。

1。撒下七:1 - 3  “1王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2那時,王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上帝的約柜反在幔子里。’3拿單對王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耶和華與你同在。’”
代上十七:1 - 2  “1大衛住在自己宮中,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耶和華的約柜反在幔子里。’2拿單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上帝與你同在。’”
“王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 這個宮是推羅王希蘭給大衛建造的(撒下五:11)。 考古學家有提供這個宮的任何資料嗎?過去在耶路撒冷進行挖掘的著名英國考古學家 Kathleen Kenyon (1961-1967)和以色列考古學家 Yigal Shilo (1978-1982)都無功而返。直到2005年八月,以色列考古學家 Eilat Mazar 博士 ,這個自稱自己一手拿著聖經,一手拿著鏟子的49歲女考古學家,宣稱在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Temple Mount)南端,找到了大衛的宮殿(看下圖)。
        大衛的宮(撒下五:11)             大石結構(Large-Stone Structure)
為什么Eilat Mazar 博士如此肯定上圖的大石結構(Large-Stone Structure)就是大衛的宮殿遺跡?原 來她是根據撒下五:17 說“非利士人聽見人膏大衛作以色列王,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大衛聽見,就下到保障。”這里的“保障”(citadel or fortress)指的是大衛奪取的耶布斯人的防衛城,他給保障起名叫大衛城(撒下五:9),左上圖的“石級型結構”(Stepped-Stone Structure)就是被挖掘出來的一部分(看第八課)。既然大衛是下到保障,他的宮殿當然是在保障以北。為什么過去的發掘沒有發現這 宮殿的遺址?理由是:過去考古學家 Kathleen Kenyon 把在挖掘的舊址(H)(看左上圖,在保障之外)發現的龐大建筑視為所羅門王的防護城牆的一部分,這是她根據在那里發現的主前十世紀的陶器而斷定的﹔她也不 認為大衛會在保障之外建造他的 宮殿,所以她和其他考古學家如 R A S Macalister 和 J Garrow Duncan(1923-1925年)在挖掘時只要碰到石床,他們就不再進行。Eilat Mazar 的看法不同,她認為當時保障之內已經沒有空地可用,況且保障的北端是最弱的防線,大衛在保障之外建造他的宮殿是最佳的選擇。果然如她所料,在“石級型結 構”之北約十五至二十尺,她發現了屬于“大石結構”的巨牆,有六至八尺寬,從挖掘的地方延伸出去(看右上圖)。在大石結構底下發現的陶器被斷定是鐵器 I 晚期,約主前1000年。大石結構的建筑分几期完成,最早期是鐵器 IIa 時期,約主前十世紀中,當大衛作王的時候﹔其上出土的陶器被斷定是屬于較后期(主前十至九世紀)的建筑(看下圖)。
            
主前十至九世紀大石結構晚期建筑上的陶器
腓尼基式柱子
ashlar stones with proto-Aeolic capital
Eilat Mazar 在 Kathleen Kenyon 挖掘的舊址(H)上還發現了腓尼基式(Phoenicia)的柱子(右上圖),跟推羅王希蘭為大衛建造的宮殿(撒下五:11)應有的式樣吻合。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考古學家 David Ussishkin 根據王上七:1 - 12 推羅王希蘭為所羅門王建造的宮殿樣式復制了大衛的宮殿。他認為在米吉多(Megiddo)發現的所羅門宮殿 (Building 1723)和大衛的宮殿最相似(看下圖)。這種典型的腓尼基人建造的宮殿(亞喀得名稱是bit-hilani,入門處有腓尼基式柱子的廊子)還出現在敘利亞和土耳其。
                     
在米吉多的所羅門宮殿的平面圖(與大衛的宮殿相似)        宮殿入門(A)腓尼基式柱子
考古學家筆下的大衛宮殿
不是所有考古學家都認同 Eilat Mazar 的看法。但挖掘還在進行,我們就拭目以待,看石頭以后還有什么話要說。
“。。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 耶和華曾應許以色列民,只要他們遵行律法上的一切話, 上帝就會賜福給他們,如“你在城里必蒙福,在田間也必蒙福﹔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犢、羊羔都必蒙福﹔你的筐子和你的摶面盆都必蒙福。 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仇敵起來攻擊你,耶和華必使他們在你面前被你殺敗。。天下萬民見你歸在耶和華的名下,就要懼怕你。。。”(申二十 八:3-7,10)自從約書亞離世后,我們就看到以色列人很少有平安的日子過,現在上帝因著合他心意的大衛領導以色列,再次賜福給以色列。 我們要在第八章才看到大衛擊敗非利士人、亞蘭人、摩押人。。耶和華使以色列享有安靖的日子。

“那時,王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上帝的約柜反在幔子里。’拿單對王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耶和華與你同在。’”-- 把約柜的幔子和大衛的宮殿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對大衛來說,上帝住在幔子里是又真又實的事,約柜絕對不是一個象征罷了。“拿單”(Nathan)是誰? 這是聖經第一次提起先知拿單這個人,他是突然的出現在舞台﹔以后上帝要用他對大衛說話,他對大衛皇室忠心耿耿,支持所羅門登基作王。更重要的是,先知拿單 還把大衛和所羅門的事都記錄下來,我們相信這是編撰《撒母耳記》時的重要參考資料。(代上二十九:29,代下九:29)
“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 大衛的心意是什么?當然是要把上帝的約柜安置在宏偉的宮殿/聖殿里。但上帝的心意是什么?請大家看下文。
2。撒下七:4 - 17  “4當夜耶和華的話臨到拿單說:5‘你去告訴我仆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6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7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以色列的說:你們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8現在你要告訴我仆人大衛說:萬 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9你無論往哪里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 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10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凶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11并不像我命士 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并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12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后 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13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14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 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15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象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16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注:原文作"你")面前永遠堅立。你的 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17拿單就按這一切話,照這默示,告訴大衛。”
“你去告訴我仆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以色列的說:你們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 我們要到下文才知道上帝不允許大衛為他建聖殿的原因:
王上五:3 - 5  “3你知道我父親大衛因四圍的爭戰,不能為耶和華他上帝的名建殿,直等到耶和華使仇敵都服在他腳下。4現在耶和華我的上帝使我四圍平安,沒有仇敵,沒有災 禍。5我定意要為耶和華我上帝的名建殿,是照耶和華應許我父親大衛的話說:‘我必使你兒子接續你坐你的位,他必為我的名建殿。'”
王上八:17 - 19  “17所羅門說:‘我父大衛曾立意要為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名建殿。18耶和華卻對我父大衛說:「你立意為我的名建殿,這意思甚好。19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兒子必為我名建殿。」。。’”
代上二十二:6 - 9  “6對所羅門說:‘我兒啊,我心里本想為耶和華我上帝的名建造殿宇,7只是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你流了多人的血,打了多次大仗,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 宇,因為你在我眼前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8你要生一個兒子,他必作太平的人。我必使他安靜,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他的名要叫所羅門(注:即"太平"之 意)。他在位的日子,我必使以色列人平安康泰。9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他要作我的子,我要作他的父。他作以色列王,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
上帝不允許大衛建聖殿的原因是,大衛因和敵人爭戰多年,手中流了很多人的血,不適合為上帝建造聖殿。上帝把建聖殿的重任留給所羅門,卻用大衛為建殿預備了許多材料(代上二十二:2-4)。
上帝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個聖殿居住呢?上帝說他過去“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上帝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個棲身之所?既然上帝允許所羅門“為我(耶和華)的名”(代上二十二:9)建造堂皇的聖殿,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上帝所喜悅看到的, 它是一個象征,一個見証。但一旦以色列人把聖殿當作是他們宗教信仰的把守,以為有上帝的聖殿與他們同在,就算他們不遵守律法和誡命,耶路撒冷還是固若金湯,敵人永遠也不能攻占耶路撒冷的時候,上帝用亞述和巴比倫的大軍摧毀他們 這種天真的想法。今天,我們在地上建造教堂又是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無論往哪里去,我 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凶 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并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并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你壽數滿 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注:原文作" 你")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 聖經學者叫這段經文為“大衛之約”。在這個約里,上帝應許大衛几件事:
一、有關大衛治理以色列國的事。
應許:上帝立大衛為君,治理以色列國,“。。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
應驗:這應許在第八章,耶和華使大衛攻打非利士、亞蘭、摩押等鄰邦得勝而應驗了。
二、有關大衛家室和其后裔要作王的事。
應許:上帝必為大衛“建立家室。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
應驗:這應許在所羅門王和猶大國的建立得到應驗。
三、有關出自大衛的彌賽亞譜系的事。
應許:“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

應驗:“按肉體說,彌賽亞耶穌是從大衛后裔生的。”(羅一:3)福音書上也記 載了一段主耶穌和法利賽人的對話:“法利賽人聚集的時候,耶穌問他們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 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怎么還稱他為主,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么又是大衛的子 孫呢?’”(太二十二:41-45)可見主耶穌既是大衛的子孫,也是大衛的主,彌賽亞。
     因著以色列人不遵守上帝的誡命和典章,猶大國在主前587年被巴比倫所滅,所以上帝應許大衛,說:“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肯定不是指向“近山”的猶大國或現在的以色列國,而是指向“遠山”的基督執掌王權的國度。這個國度既是已經(already)應驗在“教會”(新以色列),但也是 還未應驗(not-yet),要等到基督再來時才建立的新天地。
時代論前千禧年派把教會和以色列視為兩個不同的個體,上帝對他們有不同的 計划。所以他們認為大衛之約是上帝和以色列人訂立的永約,應許他們在末日要復興,當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救恩要臨到他們(那時教會已被提,聖靈離開了,天 使傳福音給他們。。啟十四)﹔聖殿會重建,利未獻祭制度會恢復。。得救的猶太人要進入地上的彌賽亞千禧年國。
“拿單就按這一切話,照這默示,告訴大衛。”-- 已經有多久我們沒有看到“默示”這個字啊?撒上三:1 說:“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母耳死后,我們就沒有再看到“默示”這個字了。以后這個字要在先 知書上出現很多次,上帝要透過給先知的默示對背道的以色列人說話。上帝現在還給我們默示嗎?__________________
大衛從先知拿單領受上帝的話語后,他有什么反應呢?我們下一課再見。

默想:

上帝跟人立約是什么意思?
來九:15-20 說:“15為此,他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16凡有遺命,必須等到留遺命的人死了(注:"遺命"原文與"約"字同)。 17因為人死了,遺命才有效力﹔若留遺命的尚在,那遺命還有用處嗎?18所以,前約也不是不用血立的。19因為摩西當日照著律法將各樣誡命傳給眾百姓,就 拿朱紅色絨和牛膝草,把牛犢、山羊的血和水洒在書上,又洒在眾百姓身上,說:20‘這血就是上帝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這里說的是摩西之約(舊約)﹔這約已經被新約代替了。
聖經里有所謂“永約”,如創九:1-17 的挪亞之約提到的“上帝說:‘我與你們并你們這里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大衛之約里也提到“永遠”(撒下七:16)。這樣的“永約”是永永遠遠,不能被破壞或修訂的嗎?請大家在課堂上討論。
有問題要提出來討論嗎?歡迎您和我聯絡。電郵地址是: